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港口工程论文--港口工程施工论文--各种工程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累积位移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桩基水平位移的计算方法第13-16页
        1.2.2 桩基竖向位移的计算方法第16-17页
        1.2.3 试验研究的发展第17-20页
        1.2.4 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第20-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特性第23-40页
    2.1 饱和软黏土的变形特性第23-26页
        2.1.1 静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变形特性第23-24页
        2.1.2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变形特性第24-26页
    2.2 饱和软黏土循环动力特性第26-30页
        2.2.1 饱和软黏土循环软化特性及其原因第26-27页
        2.2.2 饱和软黏土循环软化影响因素分析第27-30页
    2.3 双向循环荷载下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第30-35页
        2.3.1 双向循环三轴试验简介第31-33页
        2.3.2 双向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变形特性第33-35页
    2.4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本构模型第35-38页
        2.4.1 修正的静力模型第35页
        2.4.2 套叠屈服面模型第35-36页
        2.4.3 边界面模型第36-37页
        2.4.4 经验模型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饱和软黏土刚度衰减模型及其在ABAQUS中的实现第40-60页
    3.1 ABAQUS用户子程序及二次开发第40-44页
        3.1.1 用户子程序分类第41页
        3.1.2 USDFLD子程序及应用第41-44页
    3.2 双向循环荷载下软黏土的刚度衰减模型第44-51页
        3.2.1 饱和软黏土孔压产生的原理与影响因素第44-46页
        3.2.2 径向循环应力比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第46-48页
        3.2.3 双向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刚度衰减模型第48-51页
    3.3 刚度衰减模型验证与参数分析第51-58页
        3.3.1 刚度衰减模型的室内试验验证第51-52页
        3.3.2 数值模拟验证与试验结果对比第52-54页
        3.3.3 模型力学参数灵敏度分析第54-56页
        3.3.4 回归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竖向位移分析第60-75页
    4.1 单桩基础的竖向极限荷载第60-62页
    4.2 单桩基础的数值模型第62-65页
        4.2.1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第62-64页
        4.2.2 刚度衰减模型的实现第64-65页
    4.3 桩土应力分布状况第65-68页
    4.4 双向循环荷载下单桩基础的竖向变形分析第68-72页
    4.5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72-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分析第75-93页
    5.1 单桩基础的水平极限荷载第75-78页
    5.2 双向循环荷载下单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分析第78-82页
    5.3 桩土系统参数的影响分析第82-91页
        5.3.1 单桩几何尺寸的影响分析第82-86页
        5.3.2 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第86-91页
    5.4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91-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6页
    6.1 结论第93-95页
    6.2 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附录 作者简历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平集方法的算法研究及其在溃坝问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水沙耦合模拟技术及对河口/水道动力地貌过程的数值研究--以钱塘江和东流水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