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导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 ·生态环境内涵及相关概述 | 第14-16页 |
| ·生态环境内涵 | 第14页 |
| ·生态环境治理概述 | 第14-16页 |
| ·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 第16-17页 |
|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18页 |
| ·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分析 | 第18-19页 |
|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 3.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5页 |
| ·非营利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现状 | 第21-25页 |
| ·组织类型多样化 | 第21-22页 |
| ·活动领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 第22-24页 |
| ·活动方式以信息、宣传与教育等为主 | 第24页 |
| ·活动范围以一个市区县范围内为主 | 第24-25页 |
| ·非营利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 ·官办色彩浓厚 | 第25-27页 |
|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7-28页 |
| ·法律法规体系不全 | 第28-29页 |
| ·管理缺位 | 第29-30页 |
| ·非营利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 ·客观方面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 ·主观方面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 4. 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回顾 | 第35-38页 |
| ·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 第35-36页 |
|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 第36-38页 |
| 5. 新模式的探索: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 | 第38-46页 |
| ·调整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8-40页 |
| ·逐步实现政府由禁堵型向疏导型转变 | 第38页 |
| ·逐步实现企业由被迫型向自愿型转变 | 第38-39页 |
| ·逐步实现公众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 第39-40页 |
| ·调整生态环境治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 ·非营利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组织创新 | 第41-43页 |
| ·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 第41页 |
| ·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 ·优化组织内部管理制度 | 第42-43页 |
|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互动新模式 | 第43-46页 |
| 6.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