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我国股权众筹平台发展现状与运作模式 | 第20-27页 |
2.1 我国股权众筹平台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2.1.1 开创互联网融资新方式 | 第20-21页 |
2.1.2 平台数量回归理性 | 第21-22页 |
2.1.3 平台融资金额逐渐回落 | 第22-24页 |
2.2 股权众筹平台主要运作模式 | 第24-27页 |
2.2.1 个人基金模式 | 第24页 |
2.2.2 个人直接投资模式 | 第24-25页 |
2.2.3 “领投+跟投”模式 | 第25-27页 |
第3章 众投邦平台及其“领投+跟投”模式介绍 | 第27-38页 |
3.1 众投邦平台 | 第27-29页 |
3.2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 | 第29-34页 |
3.2.1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参与主体 | 第29-32页 |
3.2.2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运作流程 | 第32-34页 |
3.3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特点 | 第34-35页 |
3.3.1 引入领投人机制 | 第34页 |
3.3.2 专注对接新三板 | 第34-35页 |
3.3.3 致力服务新兴产业 | 第35页 |
3.4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典型项目 | 第35-38页 |
3.4.1 华人天地 | 第35-36页 |
3.4.2 Pre-IPO项目——某医药企业 | 第36-38页 |
第4章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SWOT分析 | 第38-58页 |
4.1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的优势分析(S) | 第38-45页 |
4.1.1 领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 | 第38-40页 |
4.1.2 激励机制提升项目参与度 | 第40-43页 |
4.1.3 领投机构入驻把控项目风险 | 第43-44页 |
4.1.4 母基金分散投资风险 | 第44-45页 |
4.2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的劣势分析(W) | 第45-49页 |
4.2.1 领投方和跟投方存在利益冲突 | 第45-47页 |
4.2.2 资金投后管理存在隐患 | 第47-48页 |
4.2.3 项目退出面临困难 | 第48-49页 |
4.3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的机会分析(O) | 第49-52页 |
4.3.1 领投人机制符合我国投资者需要 | 第49页 |
4.3.2 国家利好政策助力新兴产业投资 | 第49-51页 |
4.3.3 高净值人群增多,有利于合格投资者队伍建设 | 第51-52页 |
4.4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的威胁分析(T) | 第52-56页 |
4.4.1 跟投人保护机制不健全 | 第52-53页 |
4.4.2 项目估值普遍较高 | 第53-55页 |
4.4.3 行业活跃度低,同质化趋势明显 | 第55-56页 |
4.5 众投邦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的SWOT矩阵分析 | 第56-58页 |
第5章 完善股权众筹平台“领投+跟投”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58-64页 |
5.1 规范领投人机制,实现有效监督 | 第58-59页 |
5.1.1 建立领投人定期评估制度 | 第58页 |
5.1.2 完善领投人利润分成机制 | 第58-59页 |
5.2 明确信息披露,加强跟投者教育 | 第59-60页 |
5.3 引入第三方机构,降低交易风险 | 第60-61页 |
5.3.1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项目估值 | 第60页 |
5.3.2 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避免“资金池”风险 | 第60-61页 |
5.3.3 引入保险公司和担保机构保障资金安全 | 第61页 |
5.4 打造服务生态圈,创新项目退出机制 | 第61-63页 |
5.4.1 丰富线下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圈 | 第61-62页 |
5.4.2 提高项目成功率,创新项目退出方式 | 第62-63页 |
5.5 细分平台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 第63-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