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7-13页 |
1.2.1 小波分析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小波分析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3 小波在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分离与重构中的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3.2 工程意义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小波分析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16-33页 |
2.1 傅里叶变换的本质 | 第16-17页 |
2.2 傅立叶变换的局限性 | 第17-19页 |
2.3 小波变换 | 第19-23页 |
2.3.1 小波变换的基本思路及其实现 | 第19-21页 |
2.3.2 参数a,b对小波影响分析 | 第21-23页 |
2.4 正交小波基的构造分析 | 第23-30页 |
2.4.1 正交小波基构造的基本思路 | 第23-25页 |
2.4.2 Haar函数正交基的构造 | 第25-28页 |
2.4.3 Haar小波正交基的母函数的构造 | 第28-30页 |
2.5 函数f(t)的haar小波分解 | 第30-32页 |
2.5.1 函数f(t)基于haar小波的多尺度分解与重构 | 第30-31页 |
2.5.2 Haar小波分析算例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零件表面形貌多尺度重构分析 | 第33-46页 |
3.1 零件表面几何形貌特征的构成 | 第33-34页 |
3.2 传统加工方法对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1 切削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34-35页 |
3.2.2 磨削加工对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特种加工方法对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1 特种加工方法去除材料的基本特点 | 第36-37页 |
3.3.2 电化学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实验目的 | 第38-40页 |
3.4.1 实验条件和实验装置及实测表面 | 第38-40页 |
3.4.2 电化学光整加工与磨削加工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频谱分析 | 第40页 |
3.5 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haar小波 | 第40-45页 |
3.5.1 仿真结果及程序 | 第40-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