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向基团定位下C-H活化反应概述 | 第11-43页 |
1.1 前言 | 第11-13页 |
1.2 导向定位基团在过渡金属催化C-H活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13-38页 |
1.2.1 胺类底物作为导向基团参与的C-H活化反应 | 第13-17页 |
1.2.2 酰胺类底物作为导向基团参与的C-H活化反应 | 第17-22页 |
1.2.3 羧酸作为导向基团参与的C-H活化反应 | 第22-25页 |
1.2.4 羟基作为导向基团参与的C-H活化反应 | 第25-28页 |
1.2.5 醛、醚、酯作为导向基团参与的C-H活化反应 | 第28-34页 |
1.2.6 其他导向基团参与的C-H活化反应 | 第34-37页 |
1.2.7 结论和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第二章 吲哚及其衍生物合成进展研究 | 第43-88页 |
2.1 引言 | 第43-46页 |
2.2 传统合成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 | 第46-49页 |
2.2.1 Fischer吲哚类化合物合成法 | 第46-47页 |
2.2.2 L-B吲哚化合物合成法 | 第47-48页 |
2.2.3 直接从邻硝基乙苯出发合成吲哚 | 第48-49页 |
2.2.4 Kihara吲哚化合物合成法 | 第49页 |
2.3 以简单吲哚为底物合成复杂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 | 第49-74页 |
2.3.1 吲哚N1-官能化反应合成复杂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 第50-57页 |
2.3.2 吲哚C2-官能化反应合成复杂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 第57-64页 |
2.3.3 吲哚C3官能化反应合成复杂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 第64-70页 |
2.3.4 吲哚其他位置官能化反应合成复杂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 第70-74页 |
2.4 其他环化反应合成复杂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 第74-80页 |
2.5 结论和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第三章 三价铑催化硝酮与重氮化合物经碳氢键活化环化合成吲哚 | 第88-125页 |
3.1 引言 | 第88-95页 |
3.2 合成吲哚类化合物的条件优化和选择 | 第95-99页 |
3.2.1 催化体系对反应的影响 | 第96页 |
3.2.2 氧化剂及其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96-97页 |
3.2.3 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 第97页 |
3.2.4 温度及其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97-99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9-102页 |
3.4 三价铑催化合成吲哚化合物机理探究 | 第102-10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105-109页 |
3.6.1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及其仪器 | 第105页 |
3.6.2 实验中硝酮化合物及其重氮酯的制备 | 第105-106页 |
3.6.3 实验操作流程 | 第106-107页 |
3.6.4 机理验证实验过程 | 第107-109页 |
3.7 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109-119页 |
3.8 部分产物表征图 | 第119-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第四章 三价铑催化硝酮碳氢键活化与烯烃的环化反应 | 第125-150页 |
4.1 引言 | 第125-128页 |
4.2 硝酮和烯烃环化反应的条件优化和选择 | 第128-132页 |
4.2.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9页 |
4.2.2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4.2.3 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30页 |
4.2.4 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 第130-132页 |
4.2.5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13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5页 |
4.4 反应机理的推理研究 | 第135-1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4.6 实验部分 | 第137-139页 |
4.6.1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及其仪器 | 第137页 |
4.6.2 实验中硝酮化合物及其苯乙烯的制备 | 第137-138页 |
4.6.3 实验操作流程 | 第138-139页 |
4.7 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139-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0页 |
第五章 无金属条件下2,5-二苯基恶唑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 第150-177页 |
5.1 引言 | 第150-156页 |
5.2 合成2,5-二苯基取代恶唑化合物的条件优化和选择 | 第156-160页 |
5.2.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57页 |
5.2.2 氮源对反应的影响 | 第157-159页 |
5.2.3 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59页 |
5.2.4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59页 |
5.2.5 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159-160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60-162页 |
5.4 合成2,5-二苯基取代恶唑化合物的机理探究 | 第162-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5.6 实验部分 | 第164-165页 |
5.6.1 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 第164页 |
5.6.2 实验原料的制备 | 第164-165页 |
5.6.3 实验操作流程 | 第165页 |
5.7 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165-172页 |
5.8 部分产物表征图 | 第172-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77页 |
第六章 碘催化的氧化环化反应合成1,2,4-三唑并[4,3-α]吡啶类化合物 | 第177-195页 |
6.1 引言 | 第177-178页 |
6.2 合成1,2,4-三唑并[4,3-α]吡啶化合物的条件优化和选择 | 第178-180页 |
6.2.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78页 |
6.2.2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78页 |
6.2.3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78-180页 |
6.2.4 其它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 第180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80-183页 |
6.4 机理探讨 | 第183-18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84页 |
6.6 实验部分 | 第184-186页 |
6.6.1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及其仪器 | 第184-185页 |
6.6.2 实验操作流程 | 第185-186页 |
6.7 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186-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193-19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95-19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9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95-19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97-198页 |
致谢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