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流动中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的数值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8-33页 |
1.2.1 气粒两相流动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18-25页 |
1.2.2 激波反射 | 第25-31页 |
1.2.3 RM不稳定性 | 第31-3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33-36页 |
第二章 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36-48页 |
2.1 物理模型 | 第36-39页 |
2.1.1 基本假设 | 第36-37页 |
2.1.2 控制方程 | 第37-39页 |
2.2 数值方法 | 第39-46页 |
2.2.1 源项处理 | 第39-40页 |
2.2.2 求解无源方程 | 第40-45页 |
2.2.3 边界条件处理 | 第45-46页 |
2.3 程序验证 | 第46-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一维含灰流动中的非定常波系 | 第48-60页 |
3.1 含灰气体激波与弛豫距离 | 第48-53页 |
3.2 管流中持续注入粒子的数值研究 | 第53-58页 |
3.2.1 初始条件 | 第53-54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含灰激波双楔反射 | 第60-80页 |
4.1 初始条件 | 第61-6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6页 |
4.2.1 前楔长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2 楔角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3 在长前楔情况下的含灰激波双楔反射 | 第67-71页 |
4.2.4 在短前楔情况下的含灰激波双楔反射 | 第71-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80页 |
第五章 激波冲击含灰气体柱形界面 | 第80-100页 |
5.1 初始条件 | 第8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1-95页 |
5.2.1 粒子半径对界面演化的影响 | 第82-91页 |
5.2.2 激波强度对界面演化的影响 | 第91-9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5-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100-10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附录A 含灰流动的粒子阻力系数模型 | 第116-120页 |
附录B 激波反射脱体准则简介 | 第120-122页 |
附录C 旋转流场中的颗粒拖曳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