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高能炸药降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表面包覆降感技术 | 第11页 |
1.2.2 球形化降感技术 | 第11-12页 |
1.2.3 纳米化降感技术 | 第12-13页 |
1.2.4 共晶化降感技术 | 第13-16页 |
1.3 机械球磨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炸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机械球磨法制备共晶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共晶炸药的机理 | 第18-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共晶硝胺炸药的理论研究 | 第20-29页 |
2.1 计算方法与原理 | 第20-21页 |
2.1.1 Gaussian09软件介绍 | 第20页 |
2.1.2 Multiwfn程序介绍 | 第20-21页 |
2.1.3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第21页 |
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2.2.1 分子表面静电势 | 第21-23页 |
2.2.2 几何结构 | 第23-26页 |
2.2.3 分子间相互作用能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纳米CL-20/HMX共晶炸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29-45页 |
3.1 纳米CL-20/HMX共晶炸药 | 第29页 |
3.2 纳米CL-20/HMX共晶炸药的制备 | 第29-32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29-30页 |
3.2.2 行星式球磨机的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31-32页 |
3.3 纳米CL-20/HMX共晶炸药测试与分析 | 第32-44页 |
3.3.1 微观形貌和粒径分析 | 第32-33页 |
3.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33-34页 |
3.3.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4-36页 |
3.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8页 |
3.3.5 表面元素分析 | 第38页 |
3.3.6 热分解特性分析 | 第38-42页 |
3.3.7 机械感度分析 | 第42-43页 |
3.3.8 热感度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纳米CL-20/RDX共晶炸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5-58页 |
4.1 纳米CL-20/RDX共晶炸药 | 第45页 |
4.2 纳米CL-20/RDX共晶炸药的制备 | 第45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45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5页 |
4.3 纳米CL-20/RDX共晶炸药测试与分析 | 第45-57页 |
4.3.1 微观形貌和粒径分析 | 第45-47页 |
4.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47页 |
4.3.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7-50页 |
4.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4.3.5 表面元素分析 | 第51-52页 |
4.3.6 热分解特性分析 | 第52-55页 |
4.3.7 机械感度分析 | 第55-56页 |
4.3.8 热感度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纳米HMX/RDX共晶炸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8-70页 |
5.1 纳米HMX/RDX共晶炸药 | 第58页 |
5.2 纳米HMX/RDX共晶炸药的制备 | 第58页 |
5.2.1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58页 |
5.2.2 实验过程 | 第58页 |
5.3 纳米HMX/RDX共晶炸药测试与分析 | 第58-69页 |
5.3.1 微观形貌和粒径分析 | 第58-60页 |
5.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60页 |
5.3.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60-62页 |
5.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4页 |
5.3.5 表面元素分析 | 第64-65页 |
5.3.6 热分解特性分析 | 第65-67页 |
5.3.7 机械感度分析 | 第67-68页 |
5.3.8 热感度分析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0-71页 |
6.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