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网络控制平面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集中式SDN架构负载均衡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分布式SDN架构负载均衡研究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7-19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20-25页 |
2.1 SDN简介 | 第20-21页 |
2.2 SDN交换机 | 第21-22页 |
2.3 SDN控制器 | 第22-23页 |
2.4 Open Flow协议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分布式SDN控制平面负载均衡模型设计 | 第25-31页 |
3.1 模型的架构 | 第25-26页 |
3.2 SHLB控制层的设计 | 第26-28页 |
3.2.1 全局控制器的设计 | 第26-27页 |
3.2.2 局部控制器的设计 | 第27-28页 |
3.3 SHLB中间层的设计 | 第28-30页 |
3.3.1 中间层分流器的设计 | 第28-29页 |
3.3.2 中间层可扩展性的设计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SHLB模型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31-37页 |
4.1 控制层负载均衡算法的实现 | 第31-33页 |
4.1.1 计算系统性能参数 | 第31-32页 |
4.1.2 负载均衡策略 | 第32-33页 |
4.2 中间层分流器的实现 | 第33-35页 |
4.3 中间层动态可扩展的实现 | 第35-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模型评估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5.1 实验环境搭建 | 第37-38页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5.2.1 交换机迁移次数 | 第38-39页 |
5.2.2 控制层资源利用情况 | 第39-40页 |
5.2.3 中间层资源利用情况 | 第40-41页 |
5.2.4 网络响应时间 | 第4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43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