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花岗岩特征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1 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8页 |
| 2 区域地质及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8-26页 |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1页 |
| 2.1.1 地层 | 第18-19页 |
| 2.1.2 构造 | 第19-20页 |
| 2.1.3 岩浆岩 | 第20-21页 |
| 2.2 芨岭地区地质概况 | 第21-26页 |
| 2.2.1 地层 | 第22-23页 |
| 2.2.2 构造 | 第23页 |
| 2.2.3 岩浆岩 | 第23-26页 |
| 3 岩相学特征 | 第26-30页 |
| 3.1 样品采集 | 第26页 |
| 3.2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26-27页 |
| 3.3 二长花岗斑岩 | 第27页 |
| 3.4 花岗质细晶岩 | 第27页 |
| 3.5 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27-30页 |
| 4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42页 |
| 4.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30-37页 |
| 4.2 二长花岗斑岩 | 第37页 |
| 4.3 花岗质细晶岩 | 第37-38页 |
| 4.4 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38页 |
| 4.5 小结 | 第38-42页 |
| 5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 第42-62页 |
| 5.1 样品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42页 |
| 5.2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42-48页 |
| 5.3 二长花岗斑岩 | 第48-53页 |
| 5.4 花岗质细晶岩 | 第53-56页 |
| 5.5 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56-59页 |
| 5.6 成岩时代讨论 | 第59-62页 |
| 6 花岗岩成因及构造环境 | 第62-70页 |
| 6.1 花岗岩成因探讨 | 第62-63页 |
| 6.1.1 主量元素判别 | 第62-63页 |
| 6.1.2 微量元素判别 | 第63页 |
| 6.2 花岗岩物质来源 | 第63-65页 |
| 6.2.1 主量元素判别 | 第64页 |
| 6.2.2 稀土元素判别 | 第64页 |
| 6.2.3 微量元素判别 | 第64-65页 |
| 6.3 花岗岩演化 | 第65页 |
| 6.4 构造环境判别 | 第65-70页 |
| 6.4.1 主量元素判别 | 第66页 |
| 6.4.2 微量元素判别 | 第66页 |
| 6.4.3 区域构造演化判别 | 第66-70页 |
| 7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70-72页 |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 7.2 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图版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