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滇池有机磷特征及其对水污染的贡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我国湖泊概况及有机磷研究的重要意义第9-10页
    1.2 湖泊有机磷研究进展第10-15页
        1.2.1 湖泊有机磷赋存形态及研究方法进展第10-13页
        1.2.2 湖泊有机磷生物有效性及其表征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总体设计第15-19页
        1.3.1 研究区域概况第15-17页
        1.3.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7页
        1.3.3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19页
第二章 滇池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及潜在移动能力第19-32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0-21页
        2.2.2 样品分析第21页
        2.2.3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21页
    2.3 结果分析第21-25页
        2.3.1 滇池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及空间分布第21-22页
        2.3.2 滇池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及空间分布第22-24页
        2.3.3 滇池表层沉积物磷可移动特征第24-25页
    2.4 讨论第25-31页
        2.4.1 滇池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25-29页
        2.4.2 滇池表层沉积物可移动磷分布特征及其滞留效应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滇池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磷酶解特征及其对水污染的贡献第32-45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3.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3-34页
        3.2.2 样品分析第34页
    3.3 结果分析第34-37页
        3.3.1 滇池不同来源DOP特征第34-35页
        3.3.2 滇池不同来源EHP特征第35-37页
    3.4 讨论第37-44页
        3.4.1 滇池不同来源DOP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特征第37-39页
        3.4.2 滇池湖体与入湖河流DOP和EHP含量及季节性变化第39-43页
        3.4.3 不同来源DOP对滇池水污染的贡献及其对湖泊保护的意义第43-44页
    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滇池沉积物-水系统有机磷组成及其生物有效性第45-63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4.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45-46页
        4.2.2 样品分析第46-47页
    4.3 结果分析第47-55页
        4.3.1 滇池沉积物-水系统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第47-53页
        4.3.2 滇池沉积物-水系统有机磷酶解特征第53-55页
    4.4 讨论第55-61页
        4.4.1 滇池不同相有机磷生物有效性第55-60页
        4.4.2 滇池不同相有机磷对水污染的贡献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7页
    5.1 研究结论第63-65页
        5.1.1 滇池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及潜在移动能力第63-64页
        5.1.2 滇池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磷酶解特征及其对水污染的贡献第64-65页
        5.1.3 滇池沉积物-水系统有机磷组成及其生物有效性第65页
    5.2 建议和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物质施加对福州平原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下一篇: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