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2.1 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子 | 第13-17页 |
1.2.2 水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 第17-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2.1 样地设计 | 第22-23页 |
2.2.2 外源物质矿物质成分及含量 | 第23-24页 |
2.2.3 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实验设计、采集与处理 | 第24-25页 |
2.2.4 水稻田孔隙水与灌溉水采集与处理 | 第25页 |
2.2.5 水稻田土壤采集与处理 | 第25-26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第3章 外源物质施加条件下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 第28-48页 |
3.1 外源物质施加条件下水稻田CO_2产生与排放特征 | 第28-34页 |
3.1.1 CO_2排放特征 | 第28-29页 |
3.1.2 CO_2产生潜力及其与CO_2排放的关系 | 第29-32页 |
3.1.3 溶解性CO_2特征及其与CO_2排放的关系 | 第32-34页 |
3.2 外源物质施加条件下水稻田CH_4产生与排放特征 | 第34-38页 |
3.2.1 CH_4排放特征 | 第34-35页 |
3.2.2 CH_4产生潜力及其与CH_4排放的关系 | 第35-37页 |
3.2.3 溶解性CH_4及其与CH_4排放的关系 | 第37-38页 |
3.3 外源物质施加条件下水稻田N_2O产生与排放特征 | 第38-43页 |
3.3.1 N_2O排放特征 | 第38-40页 |
3.3.2 N_2O产生潜力及其与N_2O排放的关系 | 第40-42页 |
3.3.3 溶解性N_2O及其与N_2O排放的关系 | 第42-43页 |
3.4 讨论 | 第43-46页 |
3.4.1 外源物质施加对CO_2排放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2 外源物质施加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3 外源物质施加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外源物质施加条件下水稻田理化特征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48-78页 |
4.1 土壤特征 | 第48-55页 |
4.2 灌溉水 | 第55-62页 |
4.3 孔隙水 | 第62-69页 |
4.4 环境因子对福州平原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69-75页 |
4.5 讨论 | 第75-77页 |
4.5.1 外源物质施加对水稻田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 第75页 |
4.5.2 外源物质施加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75-77页 |
4.6 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外源物质施加对福州水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可行性综合分析 | 第78-84页 |
5.1 外源物质施加对水稻田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影响 | 第78页 |
5.2 外源物质施加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78-80页 |
5.3 外源物质施加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80页 |
5.4 讨论 | 第80-82页 |
5.5 小结 | 第82-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页 |
6.2 创新点 | 第84-8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个人简历 | 第100-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