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9-20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三、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六、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第一章 国际投资与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管理方式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管理方式 | 第20-24页 |
一、GATS式混合清单模式 | 第21-22页 |
二、NAFTA式负面清单 | 第22-24页 |
第二节NAFTA式负面清单v. GATS式混合清单 | 第24-32页 |
一、NAFTA型负面清单的优越性 | 第25-28页 |
二、优势的真正来源 | 第28-29页 |
三、负面清单的潜在弊端 | 第29-32页 |
第二章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区域性条约 | 第32-35页 |
一、NAFTA的负面清单模式 | 第32-34页 |
二、东盟全面投资协议(ACIA)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双边条约 | 第35-37页 |
一、美国2012年BIT范本 | 第35-36页 |
二、美韩自由贸易协定 | 第36-37页 |
三、日本与外国双边投资与贸易协定 | 第37页 |
第三节 东道国外国投资立法 | 第37-41页 |
一、菲律宾 | 第38-39页 |
二、印度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 第41-54页 |
第一节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概述 | 第41-43页 |
一、上海自贸区的法律渊源 | 第41-42页 |
二、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模式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的进步及其影响 | 第43-46页 |
一、从《2011年指导目录》到《2013年负面清单》 | 第43-44页 |
二、从《2013年负面清单》到《2014年负面清单》 | 第44页 |
三、对其他法律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的问题 | 第46-51页 |
一、外资界定问题 | 第46-47页 |
二、负面清单本身的缺陷与风险 | 第47-49页 |
三、有关配套制度建设的问题 | 第49-51页 |
第四节 关于改进方向的几点建议 | 第51-54页 |
一、外资定义 | 第51-52页 |
二、负面清单本身 | 第52-53页 |
三、配套制度保障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