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2.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2.1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界定 | 第20页 |
2.2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特征 | 第20-21页 |
2.3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3.1 环境因素 | 第21页 |
2.3.2 体制因素 | 第21-22页 |
2.3.3 人的因素 | 第22页 |
2.3.4 操作因素 | 第22页 |
2.4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4.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22-23页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4.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4-25页 |
3.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3.1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现状 | 第25-28页 |
3.1.1 审计法律体系现状 | 第25-26页 |
3.1.2 审计机关设置现状 | 第26-27页 |
3.1.3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现状 | 第27-28页 |
3.1.4 审计信息披露现状 | 第28页 |
3.2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审计机关独立性较差 | 第28-29页 |
3.2.2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第29-30页 |
3.2.3 审计工作不规范 | 第30页 |
3.2.4 审计结果利用率低 | 第30-31页 |
3.2.5 审计信息公开不完善 | 第31页 |
3.3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4页 |
3.3.1 审计工作易受行政干预 | 第31-32页 |
3.3.2 审计人员准入资格较低 | 第32页 |
3.3.3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3.3.4 审计项目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 第32-33页 |
3.3.5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规范 | 第33-34页 |
4. 美国政府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 第34-40页 |
4.1 美国政府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的主要经验 | 第34-37页 |
4.1.1 审计机关隶属立法部门 | 第34页 |
4.1.2 审计署人事任免制度 | 第34-35页 |
4.1.3 审计组长业务督导 | 第35页 |
4.1.4 实行外部同业复核 | 第35-37页 |
4.1.5 政府审计信息充分公开 | 第37页 |
4.2 美国政府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0页 |
4.2.1 强化审计机关独立性 | 第37-38页 |
4.2.2 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 | 第38页 |
4.2.3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 | 第38页 |
4.2.4 推行外部同业复核制度 | 第38-39页 |
4.2.5 加大政府审计公告力度 | 第39-40页 |
5. 提高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对策 | 第40-50页 |
5.1 提高政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 第40-41页 |
5.1.1 审计机关领导体制改革 | 第40页 |
5.1.2 增强审计人员独立性 | 第40-41页 |
5.1.3 保障审计经费独立 | 第41页 |
5.2 严格审计人员的选聘 | 第41-42页 |
5.2.1 政府审计职业化 | 第41页 |
5.2.2 审计组组建机制 | 第41-42页 |
5.2.3 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第42页 |
5.3 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第42-46页 |
5.3.1 审计项目目标导向制度 | 第42-43页 |
5.3.2 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 | 第43-44页 |
5.3.3 审计项目全员复核制度 | 第44-46页 |
5.4 加强审计机关责任追究 | 第46-47页 |
5.4.1 健全审计问责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6页 |
5.4.2 增强问责客体的针对性 | 第46-47页 |
5.4.3 成立部门联合执行问责制 | 第47页 |
5.5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第47-50页 |
5.5.1 立法明确披露审计信息 | 第47-48页 |
5.5.2 统一审计信息公开的.径 | 第48页 |
5.5.3 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反馈机制 | 第48页 |
5.5.4 增设审计结果公告救济路径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