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 | 第9页 |
1.1.2 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 第9-10页 |
1.1.3 生态旅游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推动力 | 第10页 |
1.1.4 金沙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势在必行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解决问题 | 第12-13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2 所需重点解决问题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述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念以及具备的基本条件 | 第15页 |
2.1.2 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与规划原则 | 第15-16页 |
2.2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 | 第16-19页 |
2.2.1 空间结构 | 第16-17页 |
2.2.2 生态系统 | 第17页 |
2.2.3 湿地资源 | 第17页 |
2.2.4 旅游服务设施 | 第17-19页 |
第3章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19-25页 |
3.1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3.1.1 空间结构方面的问题 | 第19-20页 |
3.1.2 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20-22页 |
3.1.3 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 | 第22-23页 |
3.1.4 旅游服务设施方面的问题 | 第23页 |
3.2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问题成因分析 | 第23-24页 |
3.2.1 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2.2 管控力度不足 | 第24页 |
3.2.3 人口密度过大 | 第2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对策探讨 | 第25-37页 |
4.1 空间结构规划对策 | 第25-26页 |
4.1.1 构建功能格局 | 第25-26页 |
4.1.2 意境表达 | 第26页 |
4.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26-33页 |
4.2.1 水系与水质保护 | 第26-27页 |
4.2.2 驳岸生态保护 | 第27-29页 |
4.2.3 动植物栖息地保护 | 第29-33页 |
4.3 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 第33-35页 |
4.3.1 地域文化资源保护 | 第33-34页 |
4.3.2 湿地公园特色规划 | 第34-35页 |
4.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对策 | 第35-36页 |
4.4.1 旅游交通设施规划 | 第35页 |
4.4.2 环卫设施规划 | 第35页 |
4.4.3 生态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 第35页 |
4.4.4 生态住宿设施规划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案例研究—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 第37-72页 |
5.1 金沙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概况 | 第37-43页 |
5.1.1 规划背景 | 第37页 |
5.1.2 现状概况 | 第37-43页 |
5.2 金沙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5.2.1 空间结构方面的问题 | 第43-44页 |
5.2.2 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44页 |
5.2.3 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 | 第44页 |
5.2.4 旅游服务设施方面的问题 | 第44-45页 |
5.3 金沙湖湿地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对策 | 第45-71页 |
5.3.1 规划合理的空间结构 | 第45-47页 |
5.3.2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 第47-52页 |
5.3.3 充分保护与利用湿地资源 | 第52-64页 |
5.3.4 构建生态旅游服务设施 | 第64-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2-74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2页 |
6.2 创新点 | 第72-73页 |
6.3 不足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