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klinefelter 综合征概述 | 第9-10页 |
(一) 克氏征发生率 | 第9页 |
(二) 克氏征发病机制 | 第9-10页 |
(三) 克氏征临床症状 | 第10页 |
二、血清生殖激素生理功能及作用 | 第10-16页 |
(一) FSH 和LH | 第10-12页 |
(二) T | 第12-13页 |
(三) PRL | 第13-14页 |
(四) klinefelter 综合征的精子恢复 | 第14-16页 |
三、AZF 基因 | 第16-18页 |
(一) Y 染色体 | 第16页 |
(二) AZF 基因的发现 | 第16-17页 |
(三) AZF 基因各个区域的功能 | 第17页 |
(四) AZF 各个区域的候选基因 | 第17页 |
(五) AZF 基因缺失的遗传性 | 第17-18页 |
四、精液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 样本收集 | 第19页 |
(二) 精液分析 | 第19页 |
(三) 染色体检查 | 第19页 |
(四) 生殖激素检测 | 第19页 |
(五) Y 染色体相关基因检查 | 第19-20页 |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一、非嵌合克氏征的检出率 | 第22页 |
二、克氏征精子检出率 | 第22页 |
三、非嵌合克氏征患者与其他不育患者、正常生育志愿者精液量比较 | 第22页 |
四、非嵌合克氏征患者精液PH 值分析 | 第22-23页 |
五、非嵌合型克氏征患者年龄分析 | 第23页 |
六、非嵌合型克氏征患者血清生殖激素分析 | 第23页 |
七、非嵌合克氏征患者年龄与精液量的关系 | 第23页 |
八、非嵌合克氏征患者精液量与生殖激素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九、非嵌合克氏征患者精液量与PH、睾丸大小相关性分析 | 第24页 |
十、嵌合型克氏征患者与非嵌合型激素水平与精液量比较 | 第24页 |
十一、克氏征患者AZF 基因微缺失检测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5-27页 |
结论和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附录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