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水下管道论文

埕岛油田海底主登陆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3-32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9页
        1.2.1 海底管道发展现状第14-16页
        1.2.2 研究区及附近海域灾害地质研究第16-19页
        1.2.3 海底管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第19-20页
        1.2.4 海底管道冲刷机理研究第20-23页
        1.2.5 海底管道稳定性分析第23-24页
        1.2.6 海底管道的检测第24-26页
        1.2.7 海底管道防护措施第26-29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9-32页
        1.3.1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29页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1.3.3 本文的创新点第30-32页
2 资料与方法第32-68页
    2.1 历史资料收集第32页
    2.2 海洋动力数值模拟第32-46页
        2.2.1 模型简介第32-38页
        2.2.2 模型构建及验证第38-46页
    2.3 海底管道安全检测第46-66页
        2.3.1 管道外检测法第46-59页
        2.3.2 管道内检测法第59-65页
        2.3.3 资料处理第65-66页
    2.4 海底管道安全评价第66-68页
3 海洋动力环境与海床冲淤状况第68-88页
    3.1 区域地质背景第68-72页
        3.1.1 地理位置第68-69页
        3.1.2 沉积物特征第69页
        3.1.3 地形地貌特征第69-72页
    3.2 海洋动力条件第72-82页
        3.2.1 波浪第72-75页
        3.2.2 海流第75-78页
        3.2.3 水位第78-82页
    3.3 海床侵蚀变化第82-88页
        3.3.1 研究区海底地形演变第82-83页
        3.3.2 管道路由区海底地形变化第83-88页
4 工程地质条件第88-98页
    4.1 工程地质分层特征第88页
    4.2 浅地层结构第88-92页
    4.3 工程力学特征第92-98页
        4.3.1 孔 A 物理力学特征第92-96页
        4.3.2 孔 B 物理力学特征第96-97页
        4.3.3 孔 A 和孔 B 的对比分析第97-98页
5 海底管道检测第98-113页
    5.1 检测流程第99-103页
        5.1.1 管道外检测流程第99-101页
        5.1.2 管道内检测流程第101-103页
    5.2 管道外检测结果第103-110页
        5.2.1 路由区海底地形特征第103-105页
        5.2.2 管道周围海底地貌特征第105-106页
        5.2.3 海底管道分布及状态特征第106-110页
    5.3 管道内检测结果第110-113页
        5.3.1 漏磁检测结论第110-112页
        5.3.2 完整性评估结论第112页
        5.3.3 建议第112-113页
6 海底管道悬空成因分析及安全评价第113-134页
    6.1 海底管道悬空成因分析第113-115页
    6.2 悬空管道安全评价第115-134页
        6.2.1 管道悬空静力分析第116-128页
        6.2.2 管道极限悬空长度分析第128-132页
        6.2.3 悬空管道安全分析第132-134页
7 海底管道维护建议第134-149页
    7.1 水平管道悬空治理方案第135-143页
        7.1.1 挖沟埋设第135-136页
        7.1.2 抛填碎石第136页
        7.1.3 刚性支撑第136-137页
        7.1.4 柔性覆盖第137-138页
        7.1.5 扰流装置第138-139页
        7.1.6 防护措施对比第139-140页
        7.1.7 CB30A—海五联管道防护措施建议第140-143页
    7.2 平台周围管道悬空治理方案第143-147页
        7.2.1 水下桩支撑结合扰流装置第144页
        7.2.2 抛填砂袋结合柔性覆盖层第144-145页
        7.2.3 抛填砂袋覆盖仿生水草第145-146页
        7.2.4 水下桩支撑结合仿生水草第146页
        7.2.5 方案选择第146-147页
    7.3 小结第147-149页
8 结论与建议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个人简历第160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沉垫储油自升式平台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冲绳海槽构造地质特征及形成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