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营煤矿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绪论 | 第6-1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10页 |
| ·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实践 | 第8-9页 |
| ·底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2 清水营煤矿地质特征分析 | 第11-19页 |
| ·矿区概况 | 第11页 |
| ·矿区区域综合地质特征 | 第11-16页 |
| ·矿区区域地质特征 | 第11-12页 |
| ·井田地层结构特征 | 第12-16页 |
|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实验 | 第16-17页 |
| ·开采技术条件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3 清水营回采巷道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8页 |
| ·清水营煤矿回采巷道变形特征 | 第19-26页 |
| ·辅助运输巷道围岩特征 | 第19-20页 |
| ·辅助运输巷支护设计 | 第20-21页 |
| ·辅助运输巷道变形特征现场观测 | 第21-26页 |
| ·大断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4 清水营煤矿回采巷道支护方案设计 | 第28-40页 |
|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 第28-33页 |
|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原理 | 第28-29页 |
| ·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 | 第29-30页 |
|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 ·底臌防治原则 | 第31页 |
| ·支护设计原理 | 第31-33页 |
| ·支护技术方案设计 | 第33-34页 |
| ·巷道支护参数确定 | 第34-39页 |
| ·锚杆长度确定 | 第34-36页 |
| ·支护抗力校核 | 第36页 |
| ·修复支护方案设计 | 第36-37页 |
| ·加固支护方案设计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5 清水营煤矿回采巷道耦合支护稳定性分析 | 第40-52页 |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 ·有限差分法概述 | 第40-41页 |
| ·显式有限差分算法 | 第41-42页 |
| ·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 | 第42页 |
| ·数值计算参数 | 第42-44页 |
| ·计算参数 | 第42-43页 |
| ·计算过程 | 第43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回采巷道原支护状态下变形破坏特征 | 第44-47页 |
| ·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 第47-48页 |
| ·耦合支护技术状态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 第48-49页 |
| ·工程应用效果 | 第49-50页 |
| ·回采巷道变形观测设计 | 第50页 |
| ·支护后回采巷道变形特征观测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6 结论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建议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