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推拿整复与临床手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39页 |
1. 腰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1.1 古代对腰痛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0-17页 |
2.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17-18页 |
2.1 外伤筋骨是主因 | 第17-18页 |
2.2 肝肾亏虚是根本 | 第18页 |
3.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西医研究 | 第18-27页 |
3.1 骶髂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 第18-21页 |
3.2 骶髂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 | 第21-22页 |
3.3 骶髂关节的运动规律 | 第22-23页 |
3.4 骶髂关节部的常见疾病 | 第23-25页 |
3.5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致病因素 | 第25-26页 |
3.6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发病机制 | 第26页 |
3.7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表现 | 第26-27页 |
3.8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诊断 | 第27页 |
4.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治疗原则 | 第27-28页 |
5. 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 第28-39页 |
5.1 手法复位治疗 | 第28-32页 |
5.2 针灸治疗 | 第32-33页 |
5.3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 | 第33-34页 |
5.4 小针刀治疗 | 第34-35页 |
5.5 三维牵引治疗 | 第35页 |
5.6 美式脊椎矫正术 | 第35-36页 |
5.7 手术治疗 | 第36-37页 |
5.8 其他疗法 | 第37-3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9-4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9-4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39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39-4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2.1 病例分组方法 | 第40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40-41页 |
2.3 疗效标准 | 第41页 |
2.4 观察时点 | 第41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41-43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43-44页 |
1.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43-44页 |
2. 治疗结果比较 | 第44-48页 |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 第44-45页 |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比较 | 第45页 |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 第45-48页 |
3. 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0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50-56页 |
1. 疗效分析 | 第50页 |
2. 引起骶髂关节错缝症的要因分析 | 第50-51页 |
3.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生物力学效应 | 第51-52页 |
4. 徒手推拿与均整推拿的比较 | 第52-53页 |
5. 后期保养与人体气血的关系 | 第53-56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56-58页 |
1. 结论 | 第56页 |
2. 创新性 | 第56页 |
3. 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