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土地开发整理概述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土壤质量评价概述 | 第14页 |
1.2.2 国外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我国土壤质量评价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6-18页 |
1.2.4 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 第18-19页 |
1.2.5 基于遥感定量评价土壤质量研究 | 第19-21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4-27页 |
1.4 本文工作思路 | 第27页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7-28页 |
1.6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8-29页 |
2 土壤质量遥感评价理论基础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42页 |
2.1 遥感解译基础 | 第29-31页 |
2.1.1 土壤光谱反射特性 | 第29-30页 |
2.1.2 土壤光谱曲线特征类型 | 第30-31页 |
2.2 土壤质量遥感评价方法 | 第31-35页 |
2.2.1 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评价 | 第31-32页 |
2.2.2 土壤水分遥感反演 | 第32-33页 |
2.2.3 地表温度、蒸散量遥感定量分析 | 第33-35页 |
2.2.4 植被指数、土壤侵蚀遥感评价 | 第35页 |
2.3 土壤质量遥感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41页 |
2.3.1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概述 | 第35-38页 |
2.3.2 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壤质量遥感定量评价体系分析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数据获取 | 第42-62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42-46页 |
3.1.1 湖南省湘潭县杨嘉桥研究区 | 第42-44页 |
3.1.2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南台村研究区 | 第44-46页 |
3.2 实验数据获取 | 第46-61页 |
3.2.1 遥感数据源 | 第46-48页 |
3.2.2 星地同步实验 | 第48-49页 |
3.2.3 土样实验 | 第49-53页 |
3.2.4 气象数据 | 第53-54页 |
3.2.5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54-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土壤有机质定量评价 | 第62-78页 |
4.1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质量 | 第62页 |
4.2 土壤有机质的遥感特征及提取方法 | 第62-65页 |
4.2.1 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 | 第62-63页 |
4.2.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 | 第63-65页 |
4.3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遥感定量反演 | 第65-74页 |
4.3.1 SPOT影像中的土壤光谱曲线建库 | 第65-67页 |
4.3.2 光谱数据处理 | 第67-68页 |
4.3.3 多项式反演模型 | 第68-72页 |
4.3.4 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 | 第72-74页 |
4.3.5 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74页 |
4.4 研究区其他养分遥感反演研究分析 | 第74-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土壤水分遥感定量评价 | 第78-85页 |
5.1 土壤水分与土壤质量 | 第78页 |
5.2 土壤水分遥感探测理论基础 | 第78-79页 |
5.3 土壤水分遥感分析模型构建 | 第79-82页 |
5.3.1 确定敏感波段及野外光谱数据处理 | 第79-81页 |
5.3.2 构建反演模型 | 第81-82页 |
5.4 结论与分析 | 第82-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土地开发整理区地表温度、蒸散量遥感定量分析 | 第85-102页 |
6.1 遥感估算地表温度、蒸散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85-91页 |
6.1.1 能量平衡方程 | 第85-86页 |
6.1.2 彭曼模型 | 第86-87页 |
6.1.3 常用的遥感计算模型 | 第87-91页 |
6.2 地表温度、蒸散量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 | 第91页 |
6.3 研究区地表温度、蒸散量定量分析 | 第91-96页 |
6.3.1 SEBAL模型原理 | 第91-92页 |
6.3.2 地面模型特征参数确定 | 第92-93页 |
6.3.3 植被指数NDVI提取 | 第93页 |
6.3.4 计算地面温度 | 第93-96页 |
6.4 蒸散量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96-10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7 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壤侵蚀、植被指数盖度遥感提取分析 | 第102-115页 |
7.1 土壤侵蚀与土壤质量 | 第102-103页 |
7.2 土壤侵蚀监测方法 | 第103-107页 |
7.2.1 传统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 | 第103页 |
7.2.2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 | 第103-107页 |
7.3 研究区植被指数、土壤侵蚀提取分析 | 第107-114页 |
7.3.1 数据获取 | 第107页 |
7.3.2 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 | 第107-110页 |
7.3.3 遥感影像提取植被指数算法研究 | 第110-112页 |
7.3.4 研究区试验验证 | 第112-11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8 研究区土壤质量遥感综合评价分析 | 第115-121页 |
8.1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构建 | 第115-117页 |
8.2 评价方法实现 | 第117-118页 |
8.3 评价结果 | 第118-121页 |
9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9.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21-123页 |
9.2 研究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