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0-13页 |
| ·高性能混凝土之高性能原理分析 | 第13-16页 |
| ·降低水胶比 | 第13-14页 |
| ·改善水泥石中的相组成 | 第14-15页 |
| ·加入适量超塑化剂 | 第15-16页 |
| ·选择适宜的胶结浆体量 | 第16页 |
| ·选择适当的砂率 | 第16页 |
|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19-32页 |
| ·高性能混凝土配比理论公式 | 第19-20页 |
| ·强度理论 | 第19-20页 |
| ·用水量方程 | 第20页 |
| ·砂率的调整以及配合比的调整 | 第20页 |
| ·高性能混凝土的一般要求 | 第20-21页 |
| ·混凝土的抗碱-骨料反应性能 | 第21页 |
| ·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及电通量要求 | 第21页 |
| ·混凝土抗冻性及其他性能要求 | 第21页 |
| ·原材料性能要求及原材料的选择 | 第21-27页 |
| ·水泥技术要求及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 ·粉煤灰技术要求及检测结果 | 第23页 |
| ·矿粉技术要求及检测结果 | 第23-24页 |
| ·细骨料技术要求及检测结果 | 第24页 |
| ·粗骨料技术标准及检测结果 | 第24-25页 |
| ·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标准及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 ·施工用水指标及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 ·配合比设计 | 第27-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配合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56页 |
| ·各种配合比拌合物性能 | 第32-35页 |
| ·混凝土强度统计表 | 第35-37页 |
| ·混凝土弹性模量统计表 | 第37-39页 |
|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 ·混凝土电通量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 ·抗压强度分析 | 第43-47页 |
| ·单掺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 第43页 |
| ·双掺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 第43-45页 |
| ·掺合料掺量相同,单掺粉煤灰和双掺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 ·粉煤灰、矿粉对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 ·弹性模量结果及分析 | 第47页 |
| ·混凝土耐久性能分析 | 第47-54页 |
| ·抗冻性分析 | 第47-50页 |
| ·电通量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 ·混凝土的抗裂性 | 第54页 |
|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各梁场所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分析 | 第56-64页 |
| ·京沪、哈大高速铁路部分梁场配合比 | 第56-58页 |
| ·原材料性能指标 | 第56-57页 |
| ·京沪高铁部分梁场预制箱梁配合比及耐久性指标 | 第57-58页 |
| ·哈大客专部分梁场过程控制数据汇总 | 第58页 |
| ·施工注意事项 | 第58-63页 |
|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 第58-59页 |
| ·骨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 第59页 |
| ·施工配合比中骨料含水率的计算 | 第59页 |
| ·夏期施工 | 第59-60页 |
| ·冬期施工 | 第60-61页 |
| ·混凝土施工措施 | 第61-62页 |
| ·热工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