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城市化与城市大气环境 | 第9页 |
1.1.2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空气污染 | 第9-10页 |
1.1.3 城市规划学科在环境方向关注需求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城市通风廊道的基础理论与识别方法 | 第19-34页 |
2.1 城市通风与城市环境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城市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2.1.2 城市风环境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 城市通风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 | 第21-24页 |
2.2.1 城市通风廊道与热岛 | 第21-22页 |
2.2.2 城市通风廊道与空气污 | 第22-23页 |
2.2.3 城市通风廊道与环境舒适度 | 第23-24页 |
2.3 城市通风廊道的识别方法研究 | 第24-29页 |
2.3.1 基于中尺度模式通的风廊道方法 | 第24-27页 |
2.3.2 基于GIS城区尺度的通风廊道识别方法 | 第27-28页 |
2.3.3 基于CFD的通风廊识别方法 | 第28-29页 |
2.4 深圳通风廊道识别方法构建 | 第29-33页 |
2.4.1 深圳市环境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2.4.2 深圳市多尺度通风廊道识别的系统框架 | 第30-32页 |
2.4.3 深圳市城市通风廊道识别研究的工作流程设计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WRF模式的城市通风廊道识别研究 | 第34-49页 |
3.1 WRF模式与BEP模型的模拟方案 | 第34-37页 |
3.1.1 研究方案 | 第34-36页 |
3.1.2 模拟结果 | 第36-37页 |
3.2 深圳市域通风评估分析 | 第37-46页 |
3.2.1 风模拟结果总述 | 第37-40页 |
3.2.2 海陆风分析 | 第40-44页 |
3.2.3 城市局地环流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3.3 深圳市通风廊道的提取与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基于GIS与CFD的城市通风廊道识别研究 | 第49-65页 |
4.1 基于GIS的城区通风廊道 | 第49-58页 |
4.1.1 研究区域及模型 | 第49-52页 |
4.1.2 计算方法与模拟 | 第52-54页 |
4.1.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4.2 基于CFD模拟的城市通风廊廊道 | 第58-64页 |
4.2.1 模拟区域的选择 | 第58-59页 |
4.2.2 计算软件及模型选择 | 第59-60页 |
4.2.3 模型的建立 | 第60页 |
4.2.4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