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热冲压工艺原理及关键技术问题 | 第10-12页 |
1.2.1 热冲压工艺原理 | 第10-11页 |
1.2.2 热冲压成形技术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1.3 高强度钢板材料性能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高强度钢板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微观组织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结语 | 第16-19页 |
2 BR1500HS高强钢等温转变曲线的测试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TTT曲线测定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20-23页 |
2.2.1热膨胀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2.2 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2.3 相变温度的确定方法 | 第22-23页 |
2.3 BR1500HS高强钢等温转变曲线的测试 | 第23-31页 |
2.4 相变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31-36页 |
2.4.1 扩散型相变 | 第32-34页 |
2.4.2 非扩散型相变 | 第34-36页 |
2.5 结论与总结 | 第36-37页 |
3 BR1500HS高强度钢奥氏体温度区间本构模型及评价 | 第37-49页 |
3.1 BR1500HS高强度钢ARRHENIUS变参数模型表征 | 第37-45页 |
3.2 BR1500HS高强度钢板ARRHENIUS变参数模型评定 | 第45-47页 |
3.3 结论与总结 | 第47-49页 |
4 BR1500HS高强度钢板扩散型相变温度区间本构方程建立和评价 | 第49-63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铁素体+珠光体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49-62页 |
4.2.1 Johnson – Cook(JC)本构模型 | 第49-51页 |
4.2.2 确定材料参数B和n | 第51-53页 |
4.2.3 确定材料参数C和m | 第53页 |
4.2.4 确定材料参数D和k | 第53-54页 |
4.2.5 改善的应力-应变模型 | 第54-62页 |
4.3 结论与总结 | 第62-63页 |
5 马氏体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63-73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改善的应力-应变模型 | 第63-72页 |
5.2.1 函数f_1(ε,T)的确定 | 第65-67页 |
5.2.2 函数f_2(ε,T)和f_3(ε,T)的确定 | 第67-72页 |
5.3 结论与总结 | 第72-73页 |
6 BR1500HS高强度钢动态耦合相变机理 | 第73-81页 |
6.1 引言 | 第73页 |
6.2 高强度钢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 | 第73-75页 |
6.2.1 几何模型 | 第73-74页 |
6.2.3 材料相变模型及性能参数 | 第74-75页 |
6.3 相变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6.4 结论与总结 | 第79-81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81-85页 |
7.1 结论 | 第81-83页 |
7.2 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92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1-92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