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基于区域比较视角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7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23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国内研究述评第17-22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2-23页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3-25页
     ·研究思路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来源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5页
     ·数据、资料的来源第25-26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6-27页
第二章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的基本理论第27-44页
   ·农业科技创新基本理论第27-38页
     ·农业科技创新内涵第27-28页
     ·农业科技创新特点第28-29页
     ·农业科技创新要素第29-30页
     ·农业科技创新基本模式第30-33页
     ·农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第33-38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基本理论第38-41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内涵第38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第38-39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第39-41页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基本理论第41-44页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内涵第41-42页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理论基础第42-44页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第44-57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4-47页
     ·基本原则第44-45页
     ·指标体系构成第45页
     ·投入指标第45页
     ·产出指标第45页
     ·指标体系选择的说明第45-47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第47-48页
     ·评价方法选择第47页
     ·因子分析法的评价步骤第47-48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第48-56页
     ·数据来源第48页
     ·评价过程第48-54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第四章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分析第57-77页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第57页
     ·投入指标第57页
     ·产出指标第57页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测算方法第57-59页
     ·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投入产出法第57-58页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第58-59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第59-69页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效率分析第59-61页
     ·基于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效率分析第61-69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9-75页
     ·理论分析第69-71页
     ·实证分析第71-75页
   ·结论第75-77页
第五章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协调性分析第77-89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的关系分析第77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分析-基于能力与效率的评价模型构建第77-82页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概念界定第77-78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评价第78-80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变动分析第80-81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比较分析第81-82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协调性的评价模型构建第82-85页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协调性的理论分析第82-83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协调性整体分析第83-84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协调性变动分析第84-85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协调性的比较分析第85-88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协调性聚类分析第85-86页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协调性相关性分析第86-88页
   ·结论第88-89页
第六章 典型国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实践与启示第89-99页
   ·美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实践与特征第89-92页
     ·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法律保障体系第89-90页
     ·多层面全方位吸引多层面国际高端人才第90页
     ·多渠道全领域稳定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投融资第90-91页
     ·健全的覆盖全球的农业信息采集与传播体系第91页
     ·可更新的服务于科技创新联盟需要的政策法律第91页
     ·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进入国际市场第91-92页
   ·德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实践与特征第92-93页
     ·农业科技创新政府投资持续增长第92页
     ·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第92页
     ·吸引国际学生和鼓励德国学生出国第92页
     ·启动和实施大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第92-93页
     ·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对外宣传第93页
   ·荷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实践与特征第93-94页
     ·投资渠道多样化第93页
     ·促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第93-94页
     ·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企业化第94页
     ·培养高素质农民第94页
   ·以色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践与特征第94-96页
     ·“立法为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第95页
     ·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创新筹资机制第95-96页
     ·构建“送出去和吸引来”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第96页
     ·准确选择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区域第96页
     ·实施农业科技援外计划第96页
   ·典型国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经验借鉴第96-99页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多层次、参与主体多元化第96-97页
     ·政府作用举足轻重,资金投入保障有力第97页
     ·加强法律保护保障,促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第97页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第97-98页
     ·多种形式实施多层次农业科技创新合作计划第98-99页
第七章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第99-108页
   ·提高“高水平高协调型”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第99-100页
     ·准确定位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化的目标第99页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融入机制第99-100页
     ·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第100页
     ·完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化的法律体系第100页
   ·提高“高水平低协调型”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第100-102页
     ·繁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市场,科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第100-101页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第101-102页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第102页
   ·提高“低水平高协调型”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第102-104页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第103页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换第103-104页
     ·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第104页
   ·提高“低水平低协调型”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第104-108页
     ·健全农业科技体制第104-105页
     ·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第105-106页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自主能力,优化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第106-108页
结束语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附录1:matlab 计算程序第113-116页
附录2: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公式推导过程第116-117页
附录3:农业科技创新协调性指数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作者简介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衰退风险研究
下一篇:陕西省耕地生产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