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消费者概念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导论第7-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1.1.1 经典案件的引入第7-8页
        1.1.2 “同案不同判”引导出的问题第8-9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3.1 国外有关消费者概念的理论研究第10-11页
        1.3.2 国内有关消费者概念的理论研究第11-15页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5-16页
        1.4.1 案例对比分析法第15页
        1.4.2 文献调查法第15页
        1.4.3 综合研究法第15-16页
2. 界定消费者概念的必要性第16-27页
    2.1 消费者相对于经营者处于弱势地位第16-17页
        2.1.1 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第16页
        2.1.2 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第16-17页
        2.1.3 诉讼成本制约第17页
    2.2 立法中关于消费者概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23页
        2.2.1 主体范围不一致第18-19页
        2.2.2 客体范围差异大第19-22页
        2.2.3 行为要件设定模糊第22-23页
    2.3 司法实践中的分歧第23-27页
        2.3.1 主体范围的判定有差异第23-24页
        2.3.2 客体范围的判定有差异第24-25页
        2.3.3 行为要件的判定有差异第25-27页
3. 境外消费者概念的比较第27-30页
    3.1 主体范围第27-28页
    3.2 客体范围第28页
    3.3 行为要件第28-30页
4. 对消费者概念的界定第30-42页
    4.1 增加经营者的认定来限制消费者范围第30-32页
        4.1.1 必要性分析第30-31页
        4.1.2 经营者身份的认定标准第31-32页
    4.2 消费者主体应当包含单位第32-34页
        4.2.1 单位具有非生产消费需求第33页
        4.2.2 单位在非生产消费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第33-34页
        4.2.3 立法中认可单位的主体身份第34页
    4.3 作为客体的商品和服务的范围认定第34-37页
        4.3.1 对客体要件秉持开放性立法态度第34页
        4.3.2 商品和服务应当被终端市场消费第34-35页
        4.3.3 具体商品和服务的厘定第35-37页
    4.4 作为行为要件的“生活消费”的厘定第37-42页
        4.4.1 界定“生活消费”的内涵第37-40页
        4.4.2 消费者需有与经营者交易的行为第40-42页
5.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