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清末变法中国情派的理论主张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清末变法中的国情派群体第8-14页
    第一节 清末变法的时代背景第8-10页
        一、晚清政局及变法缘起第8-9页
        二、国情派释义第9-10页
    第二节 国情派群体及主要代表人物第10-14页
        一、国情派群体之社会阶层第10-11页
        二、国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第11-14页
            (一)张之洞第11-12页
            (二)劳乃宣第12-14页
第二章 国情派之变法思想:以礼法之争为分析线索第14-24页
    第一节 礼法之争始末第14-19页
        一、围绕《刑事民事诉讼法》之争第14-16页
        二、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之争第16-17页
        三、围绕《修正刑律草案》之争第17-19页
    第二节 两派争论焦点及国情派的主张第19-24页
        一、道德与法律关系之争第19-20页
        二、国情论与普适论之争第20-22页
        三、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之争第22-24页
第三章 对国情派理论的评价及清末变法反思第24-32页
    第一节 国情派理论的理性价值第24-26页
        一、尊重法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第24-25页
        二、注重法律改革的审慎性第25-26页
    第二节 国情派理论的不足第26-28页
        一、尊重国情与保守僵化之界限第26-27页
        二、礼教论的阶级与时代局限第27-28页
    第三节 西化与本土化:清末变法检讨第28-32页
        一、移鉴西法的必要第28-29页
        二、法律更应本土化第29-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共识的视角重读先秦法家的“道术”
下一篇:论形式合理性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