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创造》季刊的历史书写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4页
    一、研究对象界定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概述第12-14页
第一章 《创造》季刊的历史文本概况第14-33页
    第一节 《创造》季刊的书写立场第14-23页
        一、《创造》季刊的诞生第14-17页
        二、《创造》季刊的文学定位第17-23页
    第二节 历史文本分类第23-33页
        一、“整体性”历史文本第23-27页
        二、“局部性”历史文本第27-33页
第二章 历史书写的含混表现第33-61页
    第一节 历史场景的穿梭第33-46页
        一、历史环境与现代事物的交织第33-40页
        二、历史背景与现代语言的糅合第40-46页
    第二节 历史内核的新意第46-61页
        一、历史女性的进步意志第46-54页
            (一) 上层人物第47-52页
            (二) 底层人物第52-54页
        二、男性的双层意志选择第54-61页
            (一) 单一正面形象第54-55页
            (二) 复杂落后形象第55-61页
第三章 历史书写的超越性第61-98页
    第一节多种意象的重复出现第61-70页
        一、狂人形象第61-63页
        二、酒的象征第63-68页
        三、梦的意境第68-70页
    第二节 宗教信仰的交织第70-83页
        一、多元信仰的并列第70-77页
        二、去宗教化的本质第77-83页
    第三节 历史书写的终极指向第83-98页
        一、宿命论第83-86页
        二、生死观第86-90页
        三、世俗性第90-98页
第四章 历史书写的困境第98-127页
    第一节 历史书写的启蒙性第98-115页
        一、历史书写的隐性特征第98-106页
            (一) “超人”意志的表现力第98-101页
            (二) 时代传播的趋同性第101-106页
        二、历史书写的道路探索第106-115页
            (一) “人的神化”的打破第106-112页
            (二) 存在价值的潜在追问第112-115页
    第二节 历史书写的遮蔽性第115-127页
        一、中国传统史观的模糊认识第115-118页
            (一) 复古退化的史观第116-117页
            (二) 发展前进的史观第117-118页
            (三) 往复循环的史观第118页
        二、外国科学理论的生硬嫁接第118-127页
            (一) 生物进化论的吸纳第118-122页
            (二) 社会进化论的偏颇第122-127页
结语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6页
附录: 《创造》季刊中关于历史书写的篇目汇总第136-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汪懋麟文学研究
下一篇:李佩甫小说中乡贤形象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