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少儿真人秀节目概述 | 第9-16页 |
1.1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1-16页 |
1.2.1 儿童与电视 | 第11-13页 |
1.2.2 少儿综艺节目与真人秀节目 | 第13-15页 |
1.2.3 少儿真人秀节目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 第16-26页 |
2.1 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2.1.1 起步阶段:“宝宝秀”一枝独秀 | 第16-17页 |
2.1.2 发展阶段:生活体验类少儿真人秀异军突起 | 第17页 |
2.1.3 繁荣阶段:少儿真人秀节目百花齐放 | 第17-18页 |
2.2 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类型与特征 | 第18-26页 |
2.2.1 表演选秀类 | 第19-20页 |
2.2.2 亲子互动类 | 第20页 |
2.2.3 角色置换类 | 第20-22页 |
2.2.4 脱口秀访谈类 | 第22页 |
2.2.5 益智竞技类 | 第22-23页 |
2.2.6 人际体验类 | 第23-24页 |
2.2.7 少儿梦想秀 | 第24-26页 |
第3章 当前少儿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6-36页 |
3.1 少儿真人秀节目存在的诸问题分析 | 第26-33页 |
3.1.1 节目普适性过强,“泛成人化”现象严重 | 第26-27页 |
3.1.2 真“儿”秀节目形式,消费儿童童真 | 第27-28页 |
3.1.3 都市化倾向严重,边缘儿童群体被忽视 | 第28-29页 |
3.1.4 明星与“星二代”突出,少儿本位意识受剥削 | 第29-30页 |
3.1.5 侵犯儿童权益,安全意识缺位 | 第30-31页 |
3.1.6 版权引进多,自制原创节目少 | 第31-33页 |
3.2 少儿真人秀节目存在问题的诸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2.1 产品属性导致收视率是高压线 | 第33页 |
3.2.2 少儿本位意识不足,制作者素质良莠不齐 | 第33-34页 |
3.2.3 家长期望值高,忽略儿童内心需求 | 第34-35页 |
3.2.4 版权保护意识薄弱,相关法规不完善 | 第35-36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36-45页 |
4.1 《中国新声代》分析 | 第36-39页 |
4.1.1 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借鉴模仿成功模式 | 第36-37页 |
4.1.2 全球首位动漫主持人,卡通形象受欢迎 | 第37页 |
4.1.3 无淘汰机制,保护少年儿童自尊心 | 第37-38页 |
4.1.4 关注音乐教育,传递纯净音乐正能量 | 第38-39页 |
4.2 《饭没了秀》之“中国少年梦”分析 | 第39-42页 |
4.2.1 差异化竞争路线,关注童年梦想 | 第39-40页 |
4.2.2 360 度全景舞台,呈现震撼视听效果 | 第40页 |
4.2.3 不煽情不做假,传播多学科知识 | 第40-41页 |
4.2.4 注重自我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传递正能量 | 第41-42页 |
4.3 《超级育儿师》分析 | 第42-45页 |
4.3.1 国内首档育儿权威,聚焦中国式家庭教育 | 第42-43页 |
4.3.2 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传递科学实用知识 | 第43-44页 |
4.3.3 重沟通轻说教,引发“育儿”议程热潮 | 第44-45页 |
第5章 少儿真人秀节目的优化与发展 | 第45-49页 |
5.1 加大扶持力度,坚守媒体社会责任 | 第45页 |
5.2 以儿童为中心,合理编排节目 | 第45-47页 |
5.3 去“城市化”,加大对弱势儿童的关注 | 第47-48页 |
5.4 提高版权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结语:“童年不消逝”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