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医患关系概述及其现状 | 第17-27页 |
2.1 医患关系概述 | 第17-20页 |
2.1.1 医患关系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医患关系的特征 | 第17-18页 |
2.1.3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 第18-20页 |
2.2 我国医患关系的历史演进 | 第20-22页 |
2.2.1 我国古代的医患关系 | 第20-21页 |
2.2.2 我国近代的医患关系 | 第21页 |
2.2.3 我国现代的医患关系 | 第21-22页 |
2.3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 第22-27页 |
3 我国医患关系的伦理思想探析与伦理失范体现 | 第27-36页 |
3.1 我国医患关系的伦理思想探析 | 第27-28页 |
3.1.1 我国医患关系的传统伦理思想探析 | 第27-28页 |
3.1.2 我国医患关系的生命伦理学探析 | 第28页 |
3.2 我国医患关系伦理失范的体现 | 第28-33页 |
3.2.1 医患漠视彼此尊严 | 第28-29页 |
3.2.2 部分医患道德修养低下 | 第29-30页 |
3.2.3 医患“信息不对称”愈发突出 | 第30页 |
3.2.4 医患诚信缺失 | 第30-31页 |
3.2.5 相关管理制度与调节机制不当 | 第31-33页 |
3.3 案例 | 第33-36页 |
3.3.1 南京“徐宝宝”事件 | 第33-34页 |
3.3.2 哈尔滨砍医事件 | 第34-36页 |
4 生命伦理视角下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4.1 医疗卫生制度的失误 | 第36-37页 |
4.2 伦理思想观念滞后 | 第37-38页 |
4.3 社会转型期医德规范缺失 | 第38-39页 |
4.4 医务人员伦理教育缺失 | 第39页 |
4.5 医患之间缺乏沟通 | 第39-40页 |
4.6 其他社会因素 | 第40-42页 |
5 生命伦理视角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 第42-52页 |
5.1 树立“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的生命伦理观 | 第42-43页 |
5.2 积极提倡“相互尊重”的道德观 | 第43-44页 |
5.3 鼓励医生注入博大的人文关怀 | 第44-45页 |
5.4 践行医患道德规范,提升医患道德修养 | 第45-46页 |
5.4.1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 第45-46页 |
5.4.2 提高患者的医学伦理认知 | 第46页 |
5.5 加强诚信医疗道德体系建设 | 第46-48页 |
5.5.1 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 第46-47页 |
5.5.2 医方的诚信伦理要求 | 第47-48页 |
5.5.3 患方的诚信伦理要求 | 第48页 |
5.6 政府调整并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 第48-52页 |
5.6.1 坚持医院回归公益性,建立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 | 第48-49页 |
5.6.2 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消除“以药养医”弊端 | 第49页 |
5.6.3 明确医疗卫生定位,强化政府责任 | 第49-50页 |
5.6.4 构建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主体,加强监督 | 第50-52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附录B 问卷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