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寡糖对植物不同发育形式的生理调节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前言第12-26页
    0.1 寡糖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0.1.1 寡糖概述第12页
        0.1.2 寡糖的种类和来源第12-14页
        0.1.3 植物的不同发育形态及研究现状第14-15页
    0.2 寡糖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第15-19页
        0.2.1 寡糖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5-16页
        0.2.2 寡糖参与植物细胞分裂、分化、新器官的形成与体细胞胚的发生第16-18页
        0.2.3 寡糖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调节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8-19页
    0.3 寡糖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效应第19-23页
        0.3.1 寡糖诱导剂的特点第20-21页
        0.3.2 寡糖诱导抗逆机制第21-22页
        0.3.3 寡糖对植物防御酶系的影响第22页
        0.3.4 寡糖对植物细胞壁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22-23页
    0.4 立题背景、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3-26页
        0.4.1 立题背景、依据第23-24页
        0.4.2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4页
        0.4.3 技术路线第24-26页
1 寡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6-34页
    引言第26页
    1.1 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1.1.1 实验材料第26页
        1.1.2 仪器和试剂第26-27页
        1.1.3 寡糖溶液浸种第27页
        1.1.4 播种第27页
        1.1.5 种子萌发率的统计、根长和苗长、根重和苗重的测定第27-28页
        1.1.6 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8页
        1.1.7 根系活力的测定第28页
    1.2 结果和分析第28-34页
        1.2.1 寡糖对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长、根重和苗重的影响第28-31页
        1.2.2 寡糖对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1.2.3 寡糖对玉米根系活力的影响第32-34页
        1.2.4 小结第34页
2 寡糖对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再分化的影响第34-49页
    引言第34-3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5-38页
        2.1.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2.1.2 仪器和试剂第36页
        2.1.3 樱桃番茄无菌苗的获得第36页
        2.1.4 樱桃番茄下胚轴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第36页
        2.1.5 樱桃番茄再生苗生根第36-37页
        2.1.6 不结球白菜无菌苗的获得第37页
        2.1.7 不结球白菜子叶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第37-38页
        2.1.8 不结球白菜再生芽生根第38页
    2.2 结果和分析第38-49页
        2.2.1 ADO 对樱桃番茄下胚轴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影响第39-40页
        2.2.2 COS 对樱桃番茄下胚轴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影响第40-41页
        2.2.3 ADO 和 COS 对番茄再生苗生根的影响第41-42页
        2.2.4 ADO 对不结球白菜子叶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芽的影响第42-44页
        2.2.5 COS 对不结球白菜子叶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芽的影响第44-46页
        2.2.6 ADO 和 COS 对不结球白菜再生芽生根的影响第46-48页
        2.2.7 小结第48-49页
3 寡糖对烟草悬浮细胞生长及抗逆酶活性的影响第49-61页
    引言第49-5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0-52页
        3.1.1 实验材料第50页
        3.1.2 烟草悬浮细胞体系的获得第50-51页
        3.1.3 检测相关指标第51-52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52-61页
        3.2.1 ADO 和 COS 对细胞生物量和干重的影响第52-54页
        3.2.2 ADO 对烟草悬浮细胞抗逆酶活性的影响第54-56页
        3.2.3 COS 对烟草悬浮细胞抗逆酶活性的影响第56-58页
        3.2.4 ADO 和 COS 对烟草悬浮细胞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3.2.5 小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第67-68页
    结论第67-68页
    展望第68页
    创新点第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H3N2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下一篇:基于RNA-seq数据的CCA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