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三国志演义》序跋集释考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9页
上篇第9-63页
    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5页
    第一章 明清通俗小说序跋概念与《三国志演义》序跋概况第15-23页
        第一节 序跋的基本概念和通俗小说序跋第15-16页
        第二节 明清通俗小说序跋概述第16-19页
            一、序跋的作者众多第17-18页
            二、序跋的题材丰富第18-19页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序跋存世简介第19-23页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序跋作者考论第23-41页
        第一节 弘治至万历诸本序跋作者考论第23-29页
            一、庸愚子序、修髯子引第24-26页
            二、三国志加像序、静轩先生叹、全汉总歌第26-28页
            三、周曰校识语、余象斗识语、余象乌序、三国辨第28-29页
            四、·重刊杭州考证三国志传序、邓以诚弁言、赤帝子馀编序、汤本残序、玉屏山人引、李祥序第29页
        第二节 天启至崇祯诸本序跋作者考论第29-35页
            一、李贽序、秃子序第30-33页
            二、熊飞识语、熊飞弁言、杨明琅序第33-34页
            三、缪尊素序、梦藏道人序、吴翼登序第34-35页
        第三节 清代诸本序跋作者考论第35-41页
            一、戴易题关侯祠壁文第35-36页
            二、李渔序、金圣叹序第36-38页
            三、毛宗岗凡例、读三国志法第38-40页
            四、黄淑英序、无名氏序、胡云锦跋、高王臣序、青溪居士序、许时庚补例等第40-41页
    第三章 《三国志演义》诸本序跋内容述论第41-53页
        第一节 广告宣传用途的序跋第41-44页
            一、《三国志演义》在明清时期的刊印情况第41-42页
            二、书坊间的竞争模式和销售策略第42-44页
        第二节 抒发史观着重教化的序跋第44-48页
            一、明正统、辩正闰第44-45页
            二、褒扬忠臣、贬斥奸佞第45-46页
            三、有益教化、以史为鉴第46-47页
            四、感慨兴衰,遗民之悲第47-48页
        第三节 臧否人物批评章法的序跋第48-53页
            一、总结人物性格第49-50页
            二、评点行文之法第50-51页
            三、综合比较优劣第51-53页
    第四章 明清《三国志演义》序跋学术史脉络述论第53-63页
        第一节 历史观下的小说研究第53-56页
            一、成书第53-54页
            二、主旨第54-55页
            三、史评第55-56页
        第二节 文学观下的小说研究第56-59页
            一、自觉化的创作第57页
            二、理论意义的确立第57-58页
            三、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建构第58-59页
        第三节 被隐没的民间传统第59-63页
下篇第63-141页
    一、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第63-66页
    二、三国志通俗演义引第66-68页
    三、三国志传加像序第68-69页
    四、静轩先生叹第69-70页
    五、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总歌第70-71页
    六、周曰校识语第71-72页
    七、余象斗识语第72-73页
    八、题全像评林三国志传叙第73-74页
    九、三国辩第74-75页
    十、重刊杭州考证三国志传序第75-76页
    一一、新刻三国志赤帝子馀编序第76-77页
    一二、三国志传序第77-78页
    一三、玉屏山人引第78-79页
    一四、博古生序第79-80页
    一五、梦藏道人序第80-82页
    一六、三国志叙第82-83页
    一七、序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第83-85页
    一八、缪尊素序第85-86页
    一九、读三国史答问第86-95页
    二十、英雄谱识语第95-96页
    二一、英雄谱弁言第96-98页
    二二、叙英雄谱第98-100页
    二三、叙三国志传第100-101页
    二四、金圣叹序第101-104页
    二五、醉耕堂本李渔序第104-107页
    二六、读三国志法第107-122页
    二七、三国志演义凡例第122-125页
    二八、李笠翁评本李渔序第125-127页
    二九、书富春东观山汉前将军壮缪关侯祠壁第127-130页
    三十、四大奇书第一种第130-132页
    三一、胡云锦跋第132-133页
    三二、三国演义叙第133-135页
    三三、第一才子书三国志序第135-136页
    三四、三国英雄略传序文第136-137页
    三五、重刊三国志演义序第137-138页
    三六、重校第一才子书叙第138-139页
    三七、三国演义跋第139-140页
    三八、三国志演义补例第140-141页
结语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7页
后记第147-14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穆斯林的圣洁诗篇--试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文学风格
下一篇:“文革”时期的手抄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