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空间节点研究现状第13-17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第18-42页
    2.1 试验概况第18-26页
        2.1.1 试件模型来源第18页
        2.1.2 试验研究内容第18-19页
        2.1.3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19-22页
        2.1.4 测量内容第22-23页
        2.1.5 测试手段及方法第23-24页
        2.1.6 试验加载装置第24-25页
        2.1.7 试验加载制度第25-26页
    2.2 试验过程描述第26-33页
    2.3 最终破坏形态分析第33-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抗震试验结果分析第42-57页
    3.1 P-Δ曲线第42-43页
    3.2 骨架曲线第43-45页
    3.3 特征点第45-46页
    3.4 刚度退化第46-48页
    3.5 强度衰减第48页
    3.6 延性第48-51页
    3.7 耗能第51-53页
    3.8 累积损伤第53-55页
    3.9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受力行为分析和承载力计算第57-75页
    4.1 节点核心区受力机理第57-59页
        4.1.1 RC框架节点受力机理第57-58页
        4.1.2 SRC框架节点受力机理第58-59页
    4.2 角节点受力分析第59-60页
    4.3 节点梁柱线刚度比第60-61页
    4.4 节点破坏机制第61-62页
    4.5 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结构内力计算探讨第62-65页
        4.5.1 梁端弯矩计算第62-64页
        4.5.2 核心区剪力计算第64-65页
    4.6 L形SRC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探讨第65-72页
        4.6.1 加载角度对核心区受力影响分析第65-66页
        4.6.2 核心区抗剪机理第66-68页
        4.6.3 实腹式SRC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空间角节点沿某一主轴抗剪承载力第68-70页
        4.6.4 空腹式SRC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空间角节点沿某一主轴抗剪承载力第70-72页
    4.7 L形SRC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抗裂承载力计算探讨第72-73页
        4.7.1 实腹式SRC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空间角节点沿某一主轴抗裂承载力第72-73页
        4.7.2 空腹式SRC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空间角节点沿某一主轴抗裂承载力第73页
    4.8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有限元分析第75-85页
    5.1 模型建立第75-77页
        5.1.1 混凝土和钢材本构模型第75-76页
        5.1.3 约束定义第76页
        5.1.4 施加边界条件和加载制度第76-77页
        5.1.5 网格划分第77页
    5.2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77-80页
        5.2.1 最终破坏形态对比第77-80页
        5.2.2 滞回曲线对比第80页
    5.3 影响因素拓展分析第80-83页
        5.3.1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拓展分析第80-81页
        5.3.2 翼板厚度影响因素拓展分析第81-82页
        5.3.3 梁纵筋配筋率影响因素拓展分析第82-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1.1 L形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空间角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85-86页
        6.1.2 L形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空间角节点有限元分析第86页
    6.2 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叶片内蒸腾传热及微尺度下沸腾流动传热机理分析
下一篇:折板筒体式双向可展柱状抛物面天线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