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植物叶片内蒸腾传热及微尺度下沸腾流动传热机理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叶片微结构及其仿生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微通道传热及仿生传热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1 课题的来源第16页
        1.4.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叶片结构与环境间的关系第19-24页
    2.1 叶片结构特性与环境相关性的描述第19页
    2.2 叶片解剖特征第19-20页
    2.3 叶片自适应热结构演变历程分析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叶片自适应热结构分析第24-41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蒸腾过程在叶片内输送机理描述第24-25页
    3.3 植物种类第25-26页
    3.4 植物叶片的保湿性检测实验第26-31页
        3.4.1 制备样品第26-27页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5 自适应热结构解剖特征分析第31-34页
        3.5.1 光学显微镜实验第31页
        3.5.2 叶片的解剖特征分析第31-34页
    3.6 自适应热结构微观形貌分析第34-36页
        3.6.1 叶片内微观结构的获取第34页
        3.6.2 实验方法与设备第34-36页
    3.7 优异的水分输送与蒸发结构第36-37页
    3.8 叶片内的微观结构第37-40页
        3.8.1 叶片高度方向的传热微结构第37-38页
        3.8.2 叶片长度方向的传热微结构第38-40页
    3.9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叶片自适应热结构传热过程分析与数值模拟第41-62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基于多孔结构等效的微通道传热性能描述第42页
    4.3 基于多孔介质薄膜传热过程分析第42-45页
    4.4 基于吸液芯结构的传热过程分析第45-47页
    4.5 叶片微通道内壁表面粗糙度分析第47页
    4.6 叶片微通道内壁粗糙度传热数值模拟第47-52页
        4.6.1 模型的简化第47-48页
        4.6.2 边界条件与材料属性第48-49页
        4.6.3 结果与讨论第49-52页
    4.7 微通道内壁形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第52-58页
        4.7.1 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设置第52-53页
        4.7.2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4.8 粗糙度对液体薄膜厚度的影响第58-61页
    4.9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微尺度下沸腾流动传热机理分析第62-79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植物叶片微通道自适应热结构与沸腾流动传热关联性第62-63页
        5.2.1 尺寸关联性分析第62-63页
        5.2.2 内壁形貌粗糙度关联性分析第63页
        5.2.3 传热过程关联性分析第63页
    5.3 新型传热模型的提出与方法第63-71页
        5.3.1 传热模型的描述第64-65页
        5.3.2 初始边界条件与基本方程第65-67页
        5.3.3 液体薄膜的厚度第67-68页
        5.3.4 气泡的分布第68页
        5.3.5 不同区域的特征时间第68-69页
        5.3.6 等效雷诺数第69页
        5.3.7 对流传热系数第69-70页
        5.3.8 传热模型第70-71页
    5.4 实验数据与已有传热模型第71-73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73-77页
        5.5.1 时均热传递系数分析第73-77页
        5.5.2 平均热传递系数分析第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附件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站燃气轮机节能诊断方法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L形异形柱空间角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