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高分辨率视频图像高速处理技术现状 | 第12页 |
1.2.2 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自动聚焦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4 自动曝光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5 自动白平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主要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USB3.0 系统概述 | 第17-24页 |
2.1 USB3.0 基本特征 | 第17页 |
2.2 USB3.0 接口针脚定义 | 第17-18页 |
2.3 USB3.0 工作原理 | 第18-22页 |
2.3.1 USB3.0 双总线架构 | 第18-20页 |
2.3.2 USB3.0 编解码 | 第20页 |
2.3.3 超速数据流模型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USB3.0 图像处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9页 |
3.1 常用 USB 控制器及接口方案 | 第24-25页 |
3.2 图像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 第25-28页 |
3.2.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5-26页 |
3.2.2 硬件方面 | 第26页 |
3.2.3 图像传感器 | 第26-27页 |
3.2.4 软件方面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USB3.0 图像处理系统的算法设计 | 第29-37页 |
4.1 对比度增强 | 第29页 |
4.2 光照不均匀校正 | 第29-31页 |
4.3 平场校正 | 第31页 |
4.4 图像畸变校正 | 第31-32页 |
4.5 自动白平衡 | 第32-35页 |
4.5.1 灰度世界算法 GW | 第33页 |
4.5.2 镜面反射法 | 第33页 |
4.5.3 改进的镜面反射法 | 第33-35页 |
4.6 自动曝光 | 第35-36页 |
4.6.1 自动曝光算法概述 | 第35-3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 | 第37-45页 |
5.1 设备功能文件 | 第37-40页 |
5.2 设备驱动程序 | 第40-41页 |
5.3 应用程序 | 第41-44页 |
5.3.1 DirectS how 框架[ 43 ] | 第42-43页 |
5.3.2 So urce Filte r 程序 | 第43-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54页 |
6.1 视频图像格式转换 | 第45-47页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47-50页 |
6.2.1 获取视频设备属性 | 第47-48页 |
6.2.2 获取图像属性信息 | 第48页 |
6.2.3 初始化过程 | 第48-49页 |
6.2.4 视频图像采集过程 | 第49-50页 |
6.3 自动白平衡算法测试 | 第50-53页 |
6.3.1 不同白平衡算法比较 | 第50-51页 |
6.3.2 基于白板图像的白平衡校正 | 第51-5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5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54页 |
7.2 系统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54页 |
7.3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