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三、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四、主要观点与基本构架 | 第17页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的必然性 | 第19-29页 |
一、当今中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然选择 | 第19-23页 |
(一) “中国式”生态危机形势严峻 | 第19-21页 |
(二) “传统式”路径选择亟待创新 | 第21-22页 |
(三) “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要求 | 第22-23页 |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3-25页 |
(一)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人为本” | 第23-24页 |
(二) 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 第24-25页 |
(三) 从“经济执政”到“生态执政” | 第25页 |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 第25-29页 |
(一) 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 | 第25-26页 |
(二) 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 第26页 |
(三) 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态提升 | 第26-29页 |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的方式和目标 | 第29-34页 |
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的方式 | 第29-31页 |
(一) 实践诉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代化”的提升 | 第29页 |
(二) 价值诉求—从“唯经济至上”到“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转变 | 第29-30页 |
(三) 探索诉求—从“全球性危机”到“局部性危机”的审视 | 第30-31页 |
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的目标 | 第31-34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发展权利 | 第31-32页 |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 第32-33页 |
(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本价值提升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和路径 | 第34-48页 |
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 | 第34-37页 |
(一) 与时俱进,加快环境立法 | 第34-35页 |
(二) 责任到位,强化政府职能 | 第35-36页 |
(三) 统筹兼顾,缩小政策边缘 | 第36-37页 |
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 | 第37-45页 |
(一) 从“政府命令”到“个人生态意识觉醒” | 第37-38页 |
(二) 从“政策边缘化”到“政策实体化” | 第38页 |
(三) 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代化” | 第38-40页 |
(四) 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到“发展循环经济” | 第40-41页 |
(五) 从“经济引导”到“政治引导” | 第41-45页 |
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的重要路径 | 第45-48页 |
(一) 生态价值观的转变 | 第45页 |
(二)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第45-46页 |
(三) 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第46-47页 |
(四) 促进政府环境政策合理化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