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高新技术行业股权激励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目标第10-11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1-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内容框架第11-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第14-22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4-20页
        2.2.1 代理人行为激励理论第14-15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15-16页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6-18页
        2.2.4 人力资本理论第18页
        2.2.5 管理层寻租论第18-20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0-22页
        2.3.1 关于股权激励理论的研究第20-21页
        2.3.2 关于我国股权激励模式的研究第21页
        2.3.3 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第21-22页
        2.3.4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2页
第3章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第22-27页
    3.1 概述第22-23页
    3.2 盈余管理理论第23-25页
        3.2.1 盈余管理的内涵第23页
        3.2.2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第23-25页
    3.3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分析第25-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高新技术行业与制造业股权激励公司治理效应分析第27-33页
    4.0 概述第27页
    4.1 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第27-28页
    4.2 制造业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第28-29页
    4.3 模型设计第29-30页
    4.4 变量和数据第30-31页
        4.4.1 股权激励第30页
        4.4.2 盈余管理程度第30-31页
        4.4.3 公司治理因素第31页
        4.4.4 公司层面变量第31页
        4.4.5 数据来源第31页
    4.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5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33-50页
    5.1 概述第33页
    5.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第33-36页
    5.3 两种行业公司股权激励及治理情况的比较第36-41页
        5.3.1 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第36-37页
        5.3.2 盈余管理情况第37-38页
        5.3.3 公司层面及公司治理情况第38-41页
    5.4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41页
    5.5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5.5.1 两种行业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比较分析第41-45页
        5.5.2 两种行业 CEO 行权概率、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较分析第45-46页
        5.5.3 两种行业公司业绩、盈余管理、CEO 行权的关系比较分析第46-47页
    5.6 稳健性分析第47-48页
    5.7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50-53页
    6.1 全文总结与结论第50-51页
    6.2 政策建议第51-52页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8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58页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业绩预告与前期准确性的市场反应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