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深度恢复方法简介 | 第12-13页 |
1.2.1 主动深度恢复方法 | 第12页 |
1.2.2 被动深度恢复方法 | 第12-13页 |
1.3 散焦图像深度恢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确定性方法 | 第13-15页 |
1.3.2 统计性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其它方法 | 第16页 |
1.3.4 代表人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确定性的散焦图像深度恢复的基本理论 | 第20-30页 |
2.1 散焦图像的成像原理 | 第20-22页 |
2.2 确定性散焦图像深度恢复方法 | 第22-29页 |
2.2.1 确定性方法的思想 | 第22-23页 |
2.2.2 确定性方法实例及比较 | 第23-29页 |
2.2.3 本研究采用的确定性方法类型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新的基于矩量保持的确定性散焦图像深度恢复方法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预备知识 | 第30-39页 |
3.2.1 边缘检测分割 | 第31-38页 |
3.2.2 矩量保持法的计算原理 | 第38-39页 |
3.3 传统的基于矩量保持的确定性散焦图像深度恢复方法 | 第39-44页 |
3.3.1 传统方法的过程 | 第39-43页 |
3.3.2 传统方法的缺点 | 第43-44页 |
3.4 新的基于矩量保持的确定性散焦图像深度恢复方法 | 第44-47页 |
3.4.1 新方法的过程 | 第44-47页 |
3.4.2 新方法的创新点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仿真实验测试 | 第48-53页 |
4.1 仿真实验过程 | 第48-50页 |
4.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