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

中国农会组织的历史演进研究(1907-1954)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依据第14-15页
        1.3.1 理论依据第14页
        1.3.2 方法论依据第14-15页
    1.4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页
        1.5.1 研究思路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页
    1.6 研究的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清末民初作为政府农业咨询机构的农会(1907-1924)第20-28页
    2.1 清末农会产生的背景第20-22页
        2.1.1 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0页
        2.1.2 农业发展的缓慢第20-21页
        2.1.3 先进社会阶层的倡导第21页
        2.1.4 清末“新政”的推动第21-22页
    2.2 农会的创立和发展第22-23页
        2.2.1 直隶农务总会的成立第22页
        2.2.2 各地农会组织的发展第22-23页
        2.2.3 全国农务联合会的成立第23页
    2.3 农会的基本组织结构第23-24页
        2.3.1 结构完备的层级直属系统第23页
        2.3.2 以绅商为主体成员的阶级构成第23-24页
    2.4 农会的主要职责及影响第24-25页
    2.5 农会组织的特性第25-28页
        2.5.1 农会的基本特点第25-26页
        2.5.2 农会的基本性质第26页
        2.5.3 农会的历史意义第26-28页
第三章 大革命时期具有政权性质的农会(1924—1927)第28-36页
    3.1 农民协会创立的背景第28-30页
        3.1.1 土地的高度集中第28-29页
        3.1.2 士绅对农村政权的把持第29页
        3.1.3 农村中阶级构成的变化第29-30页
    3.2 国共合作下农会的显著发展第30-32页
        3.2.1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型农民协会第30-31页
        3.2.2 国民党领导的农会组织的建设第31-32页
    3.3 农民协会的基本组织结构第32-33页
        3.3.1 更为严密的五级直属组织系统第32-33页
        3.3.2 以广大贫苦农民为主体成员的阶级构成第33页
    3.4 农民协会的主要活动及影响第33-34页
        3.4.1 支持北伐战争第33页
        3.4.2 开展反帝斗争第33页
        3.4.3 推动农村革命第33-34页
    3.5 农民协会的历史意义与性质第34-36页
        3.5.1 农民协会的历史意义第34页
        3.5.2 农民协会的性质第34-35页
        3.5.3 农民协会的局限性第35-36页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整治社会秩序的农会(1927—1949)第36-41页
    4.1 国民党控制下作为基层政权补充形式的农会第36-38页
        4.1.1 农会的重建第36页
        4.1.2 农会的基本组织结构第36-37页
            1. 严密的六级层级直属组织系统第37页
            2. 以农村有产阶级为主体第37页
        4.1.3 农会的主要职责第37页
        4.1.4 农会组织的性质第37-38页
    4.2 中共领导下作为政权执行机关的农会第38-41页
        4.2.1 农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38-39页
            1. 苏维埃地区的“贫农团”第38页
            2. 抗日根据地的“农救会”第38-39页
            3. 解放区的“农民协会”第39页
        4.2.2 农会组织的主要职责第39-40页
        4.2.3 农会组织的性质第40-41页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农民协会(1949-1954)第41-45页
    5.1 农民协会产生的社会背景第41-42页
        5.1.1 进行土地改革的需要第41页
        5.1.2 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第41页
        5.1.3 调整复杂社会关系的需要第41-42页
    5.2 农民协会的基本组织结构第42页
        5.2.1 较完备的现代组织形式第42页
        5.2.2 以贫苦农民为主体力量的组织构成第42页
    5.3 农民协会的主要职责第42-43页
    5.4 农民协会的隐退第43-45页
        5.4.1 隐退原因第43-44页
        5.4.2 历史影响第44-45页
第六章 当今社会基于村民自治的农民组织化建设第45-50页
    6.1 我国近代农会组织变迁的启示第45页
    6.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组织化探究第45-50页
        6.2.1 农民组织化的效用分析第46-47页
        6.2.2 新农村建设中成立农民组织的必要性第47页
        6.2.3 新农村建设中成立农民组织的可行性第47-49页
        6.2.4 对新时期农民组织的展望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警黄金部队基层官兵压力问题研究
下一篇:“任务—资源”视角下的应急组织重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