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前言 | 第9-14页 |
1.1.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2 煤矸石与煤炭 | 第10-11页 |
1.1.3 煤矸石的危害 | 第11-14页 |
1.2 煤矸石路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煤矸石路基国内外应用历程 | 第14-15页 |
1.2.2 煤矸石试验研究 | 第15-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煤矸石的材料特性 | 第21-37页 |
2.1. 煤矸石在土中的位置 | 第21-29页 |
2.1.1 煤矸石的定位 | 第21-22页 |
2.1.2 煤矸石颗粒级配 | 第22-26页 |
2.1.3 煤矸石的塑性指标 | 第26-27页 |
2.1.4 煤矸石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 第27-28页 |
2.1.5 煤矸石烧失量 | 第28页 |
2.1.6 煤矸石的击实特性 | 第28-29页 |
2.2 煤矸石力学特性 | 第29-35页 |
2.2.1 煤矸石的承载能力试验 | 第29-30页 |
2.2.2 煤矸石大型刚性直剪试验 | 第30-34页 |
2.2.3 煤矸石细颗粒抗剪强度随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变化关系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煤矸石路堤现场试验 | 第37-61页 |
3.1 工程背景介绍 | 第37-38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37-38页 |
3.1.2 工程地质 | 第38页 |
3.2 现场试验方案 | 第38-41页 |
3.2.1 现场试验方案介绍 | 第38-40页 |
3.2.2 埋设试验所需元器件 | 第40-41页 |
3.3 元器件埋设 | 第41-44页 |
3.3.1 竖向应变计 | 第41页 |
3.3.2 水平应变计 | 第41-42页 |
3.3.3 垂直向土压力盒 | 第42页 |
3.3.4 水平土压力盒 | 第42-43页 |
3.3.5 反光坐标纸 | 第43页 |
3.3.6 注意事项 | 第43-44页 |
3.4 现场试验观测和结果分析 | 第44-58页 |
3.4.1 填土厚度的修正 | 第44页 |
3.4.2 路堤等距沉降观测 | 第44-48页 |
3.4.3 沉降速率 | 第48-49页 |
3.4.4 侧向位移观测 | 第49-51页 |
3.4.5 侧位移速率 | 第51-52页 |
3.4.6 竖向土压力 | 第52-54页 |
3.4.7 水平土压力 | 第54-56页 |
3.4.8 基底不同方向土压力 | 第56-57页 |
3.4.9 挡墙侧位移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4. 包边煤矸石路堤稳定性分析 | 第61-79页 |
4.1 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61-63页 |
4.1.1 定性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4.1.2 定量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4.2 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63-66页 |
4.2.1 安全系数的定义 | 第63-65页 |
4.2.2 滑裂面的确定 | 第65-66页 |
4.2.3 载荷的处理(影响边坡稳定的若干因素) | 第66页 |
4.3 包边煤矸石路堤边坡稳定性 | 第66-77页 |
4.3.1 包边土种类 | 第66-67页 |
4.3.2 现场试验包边路堤观测 | 第67-69页 |
4.3.3 包边煤矸石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69-73页 |
4.3.4. FLAC~(3D)模拟不同填筑高度煤矸石路堤边坡稳定性 | 第73-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煤矸石路堤涵洞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 第79-90页 |
5.1 涵洞病害工程实例 | 第79-81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79页 |
5.1.2 涵洞沉降点监控 | 第79-81页 |
5.2 煤矸石作为路堤填料的不足 | 第81-83页 |
5.2.1 材料自身缺陷 | 第81-82页 |
5.2.2 施工阶段的问题 | 第82-83页 |
5.3 相关防治措施 | 第83-88页 |
5.3.1 涵洞结构计算 | 第83-84页 |
5.3.2 包边整型 | 第84-85页 |
5.3.3 振压夯实 | 第85-86页 |
5.3.4 压实度控制 | 第86-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0-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