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咸水体修复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滨海地下咸水的试验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地下咸水问题的数值模型 | 第16-17页 |
1.2.3 地下咸水控制与修复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环境概况 | 第20-27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2页 |
2.1.1 气象 | 第21-22页 |
2.1.2 水文 | 第22页 |
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5页 |
2.2.1 地下水赋存 | 第23页 |
2.2.2 地下水水均衡 | 第23-25页 |
2.3 研究区地下水的盐度分布 | 第25-27页 |
3 地下咸水自然恢复过程研究 | 第27-48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3.1.1 砂样 | 第28页 |
3.1.2 水样 | 第28页 |
3.2 装置与方法 | 第28-32页 |
3.2.1 试验装置 | 第28-30页 |
3.2.2 试验步骤 | 第30-32页 |
3.3 地表水体入渗对地下咸水恢复影响 | 第32-42页 |
3.3.1 地表水水位 | 第33-37页 |
3.3.2 边界条件 | 第37-41页 |
3.3.3 地下咸水恢复过程 | 第41-42页 |
3.4 大气降水入渗对地下咸水恢复的影响 | 第42-46页 |
3.4.1 降水强度 | 第42-45页 |
3.4.2 降水方式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4 淡水回注条件下地下咸水修复研究 | 第48-59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4.2 装置与方法 | 第48-50页 |
4.2.1 试验装置 | 第48-49页 |
4.2.2 试验步骤 | 第49-50页 |
4.3 淡水回注对地下咸水修复效果分析 | 第50-57页 |
4.3.1 注水强度 | 第50-54页 |
4.3.2 注水井位置 | 第54-57页 |
4.4 小结 | 第57-59页 |
5 咸水抽提条件下地下咸水含水层的修复 | 第59-74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59页 |
5.2 装置与方法 | 第59-61页 |
5.2.1 试验装置 | 第59-60页 |
5.2.2 试验步骤 | 第60-61页 |
5.3 地下咸水的修复效果分析 | 第61-71页 |
5.3.1 抽水强度 | 第61-63页 |
5.3.2 井水平布设位置 | 第63-66页 |
5.3.3 井垂向布设位置 | 第66-69页 |
5.3.4 井揭露含水层程度的影响 | 第69-71页 |
5.4 咸水抽提技术优化 | 第71-72页 |
5.5 小结 | 第72-7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