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岩类石质文物抗侵蚀保护试验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石质文物风化的主要因素 | 第12-14页 |
1.2.1 石质文物原料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2.2 物理因素 | 第12-13页 |
1.2.3 化学因素 | 第13页 |
1.2.4 生物因素 | 第13页 |
1.2.5 人为因素 | 第13-14页 |
1.3 石质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 | 第14-19页 |
1.3.1 石质文物保护材料的要求 | 第14页 |
1.3.2 石质文物保护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3 龙门石窟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新型纳米草酸钙保护材料的研制 | 第21-43页 |
2.1 纳米草酸钙的制备 | 第21-23页 |
2.1.1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1.2 制备实验 | 第21-22页 |
2.1.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3页 |
2.2 改性纳米草酸钙的制备 | 第23-29页 |
2.2.1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制备实验 | 第24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2.3 改性纳米草酸钙浆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1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3.2 制备实验 | 第30页 |
2.4 氟碳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 第30-40页 |
2.4.1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30页 |
2.4.2 制备实验 | 第30-31页 |
2.4.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2.5 新型纳米草酸钙保护材料的制备 | 第40页 |
2.5.1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0页 |
2.5.2 制备实验 | 第40页 |
2.6 小结 | 第40-43页 |
3 新型纳米草酸钙保护材料性能指标确定 | 第43-58页 |
3.1 试验准备 | 第43-44页 |
3.1.1 保护材料准备 | 第43页 |
3.1.2 岩样准备 | 第43-44页 |
3.2 性能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44-49页 |
3.2.1 固含量 | 第45-46页 |
3.2.2 透气性 | 第46-47页 |
3.2.3 渗透性 | 第47页 |
3.2.4 防水性 | 第47页 |
3.2.5 耐酸性 | 第47-48页 |
3.2.6 耐盐性 | 第48页 |
3.2.7 室外试验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3.1 固含量 | 第49-50页 |
3.3.2 透气性 | 第50页 |
3.3.3 渗透性 | 第50页 |
3.3.4 防水性 | 第50-51页 |
3.3.5 耐酸性 | 第51页 |
3.3.6 耐盐性 | 第51-52页 |
3.3.7 室外试验 | 第52-54页 |
3.3.8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8页 |
4 灰岩类石质文物的抗侵蚀试验 | 第58-70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4.1.1 保护材料 | 第58页 |
4.1.2 岩样准备 | 第58-59页 |
4.1.3 抗侵蚀处理的具体方法 | 第59-60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8页 |
4.2.1 质量变化分析 | 第60-61页 |
4.2.2 弹性波波速变化分析 | 第61-63页 |
4.2.3 水溶液pH值变化分析 | 第63-65页 |
4.2.4 单轴压缩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4.2.5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及分析 | 第67-68页 |
4.3 小结 | 第68-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