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员会权力运行规范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监察委员会之历史传承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特点、借鉴 | 第12-14页 |
一 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 第12页 |
二 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三 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现行纪检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一 行政监察制度之内在局限 | 第14页 |
二 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合法性质疑 | 第14-15页 |
三 反腐难以形成合力 | 第15页 |
第三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 第15-18页 |
一 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第15页 |
二 有利于整合国家反腐败力量 | 第15-16页 |
三 有利于实现监督全覆盖 | 第16页 |
四 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监察委员会的权力配置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定位 | 第18页 |
第二节 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机制和领导体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监察范围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监察权限 | 第20-22页 |
一 监督权 | 第20-21页 |
二 调查权 | 第21-22页 |
三 处置权 | 第22页 |
第五节 监察官制度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监察委员会权力运行之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 第24-33页 |
第一节 监察委员会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 | 第24-27页 |
一 人权保障原则 | 第24-25页 |
二 正当程序原则 | 第25-26页 |
三 比例原则 | 第26-27页 |
四 独立行使原则 | 第27页 |
第二节 基本原则之热点问题适用 | 第27-33页 |
一 留置问题 | 第27-31页 |
二 调查阶段律师介入问题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监察委员会权力运行之衔接机制 | 第33-38页 |
第一节 与纪委合署办公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与公安执法权的衔接 | 第34页 |
第三节 与检察权的衔接 | 第34-36页 |
一 留置转刑事措施 | 第34-35页 |
二 证据移送 | 第35页 |
三 移送审查起诉 | 第35-36页 |
第四节 与审判权的衔接 | 第36-38页 |
一 证人出庭 | 第36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监察委员会权力运行之监督机制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内部监督 | 第38-40页 |
一 强化上级监委的监督 | 第38-39页 |
二 构建国家监察委内部权力分设运行机制 | 第39页 |
三 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的作用 | 第39页 |
四 建立健全必要的内部工作制度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外部监督 | 第40-45页 |
一 党委监督 | 第40-41页 |
二 人大监督 | 第41-42页 |
三 司法监督 | 第42-43页 |
四 社会舆论监督 | 第43-44页 |
五 公民监督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