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和信用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2.1 绿色信贷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2 绿色信贷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5-26页 |
2.2.3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6-27页 |
2.2.4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 | 第27-28页 |
2.3 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评估 | 第28-32页 |
2.3.1 信用风险 | 第28-29页 |
2.3.2 信用风险评估 | 第29页 |
2.3.3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 第29-32页 |
2.3.4 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状况 | 第35-47页 |
3.1 绿色信贷的政策支持 | 第35-39页 |
3.1.1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 第35-36页 |
3.1.2 各地方的政策支持 | 第36-37页 |
3.1.3 各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 | 第37-39页 |
3.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 第39-42页 |
3.2.1 绿色信贷产品 | 第39页 |
3.2.2 绿色信贷余额 | 第39-40页 |
3.2.3 产生的环保效应 | 第40-41页 |
3.2.4 绿色信贷风险评估 | 第41-42页 |
3.3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42-44页 |
3.3.1 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 第42页 |
3.3.2 有助于企业绿色发展 | 第42-43页 |
3.3.3 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 第43-44页 |
3.4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4-46页 |
3.4.1 绿色信贷制度不健全 | 第44页 |
3.4.2 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3.4.3 绿色信贷开展中的矛盾 | 第45-46页 |
3.4.4 专业性人才缺失 | 第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47-63页 |
4.1 层次分析法 | 第47-49页 |
4.2 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 第49-54页 |
4.2.1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 第49页 |
4.2.2 环保指标选取 | 第49-51页 |
4.2.3 财务指标选取 | 第51-53页 |
4.2.4 非财务指标选取 | 第53-54页 |
4.3 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第54-55页 |
4.3.1 环保业绩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4.3.2 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55页 |
4.4 环保业绩评估模型构建 | 第55-58页 |
4.5 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58-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实证分析 | 第63-75页 |
5.1 评估对象背景介绍 | 第63-64页 |
5.2 评估模型应用 | 第64-74页 |
5.2.1 环保业绩评估模型应用 | 第64-71页 |
5.2.2 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 第71-73页 |
5.2.3 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建议 | 第75-79页 |
6.1 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 第75页 |
6.2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75-76页 |
6.3 建立健全企业环保信息评级体系 | 第76-77页 |
6.4 加强商业银行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 第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页 |
7.2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A | 第85-87页 |
附录B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