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3、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二、商事登记制度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 (一)商事登记制度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 1、商事登记的含义 | 第15-16页 |
| 2、商事登记的性质 | 第16页 |
| 3、商事登记的功能 | 第16-17页 |
| 4、商事登记的原则 | 第17-18页 |
| (二)商事登记制度基本理论分析 | 第18-20页 |
| 1、市场准入制度理论 | 第18-19页 |
| 2、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9-20页 |
| 三、河南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状 | 第20-24页 |
|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 (二)改革的成效分析 | 第23-24页 |
| 四、河南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第24-31页 |
| (一)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 1、注册登记制度放宽准入条件存在安全隐患 | 第24-25页 |
| 2、改革之后市场监管存在缺位现象 | 第25-26页 |
| 3、信用信息制度发挥作用有限 | 第26页 |
| (二)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 1、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6-27页 |
| 2、监管模式滞后 | 第27-28页 |
| 3、信用意识淡薄 | 第28页 |
| (三)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 第28-31页 |
| 1、思想认识的统一 | 第28-29页 |
| 2、社会监管的补位 | 第29-30页 |
| 3、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30-31页 |
| 五、深化河南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31-39页 |
| (一)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法律体系 | 第31-33页 |
| 1、完善商事登记审批法律法规 | 第31-32页 |
| 2、完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 第32页 |
| 3、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法律法规 | 第32-33页 |
| (二)强化商事登记行政部门监管责任 | 第33-34页 |
| 1、明确审批职责 | 第33页 |
| 2、落实监管责任 | 第33页 |
| 3、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 | 第33-34页 |
| (三)改进日常监管机制 | 第34-36页 |
| 1、开展对市场主体的抽查监管 | 第34-35页 |
| 2、加强部门联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监管 | 第35-36页 |
| 3、探索和完善大数据监管机制,实现精准监管 | 第36页 |
| (四)深化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改革 | 第36-39页 |
| 1、深化对市场主体违法公示信息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36-37页 |
| 2、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个人简历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