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概念的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外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论文的框架与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现代产权理论 | 第17-18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21页 |
2.4 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LJ 集团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 | 第23-33页 |
3.1 LJ 集团公司简介 | 第23-25页 |
3.2 LJ 集团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 | 第25-33页 |
3.2.1 LJ 集团的股权结构 | 第26-27页 |
3.2.2 LJ 集团组织结构和员工来源 | 第27-29页 |
3.2.3 LJ 集团的组织文化 | 第29-30页 |
3.2.4 LJ 集团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0-33页 |
第四章 LJ 集团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分析 | 第33-37页 |
4.1 产权结构障碍 | 第33-34页 |
4.2 管理制度障碍 | 第34-35页 |
4.3 用人激励机制匮乏 | 第35-36页 |
4.4 文化建设落后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优化 LJ 集团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5.1 优化产权结构 | 第37页 |
5.2 建立职业化管理机制 | 第37-38页 |
5.3 健全激励制度,建立人本观念 | 第38-39页 |
5.4 建立开放性公司文化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0-41页 |
6.1 结论 | 第40页 |
6.2 本文的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