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三、目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二、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三、外部性理论 | 第21页 |
四、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1-22页 |
五、协调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 | 第23-37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 | 第23-28页 |
一、昆明市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 | 第23-24页 |
二、昆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8-37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28页 |
二、环境资源承载力模型 | 第28-31页 |
三、协调程度的测算 | 第31-33页 |
四、指标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五、生态足迹方法模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 第37-58页 |
第一节 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 第37-48页 |
一、昆明市水资源概况 | 第37-38页 |
二、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 第38-39页 |
三、水资源承载力的估算 | 第39-42页 |
四、昆明市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 | 第42-48页 |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 第48-58页 |
一、昆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 第48-50页 |
二、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 | 第50-56页 |
三、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生态足迹的承载力评价 | 第58-68页 |
第一节 生态足迹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58-65页 |
一、基础数据的收集 | 第58-59页 |
二、生态足迹的计算 | 第59-65页 |
第二节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亏分析 | 第65-68页 |
一、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 第65-66页 |
二、生态盈亏平衡分析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及建议 | 第68-7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8-70页 |
一、良好协调类水资源滞后型 | 第68页 |
二、良好协调类土地资源滞后型 | 第68-69页 |
三、由生态赤字向盈余转变 | 第69页 |
四、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第二节 讨论 | 第70-71页 |
一、水资源承载力紧张的原因 | 第70页 |
二、土地资源滞后的原因分析 | 第70-71页 |
三、生态盈亏原因分析 | 第71页 |
第三节 建议 | 第71-74页 |
一、优化利用水资源 | 第71-72页 |
二、合理配置与利用土地资源 | 第72页 |
三、加强人口工作 | 第72-73页 |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