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弧菌简介 | 第13-15页 |
1.2 溶藻弧菌 | 第15-16页 |
1.3 群体感应系统 | 第16-18页 |
1.3.1 哈氏弧菌群体感应系统 | 第16-17页 |
1.3.2 霍乱弧菌群体感应系统 | 第17-18页 |
1.4 分子伴侣蛋白Hfq及sRNA | 第18-24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意义 | 第24-25页 |
2 Qrr1-5对溶藻弧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合成的影响 | 第25-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1 菌株、质粒以及培养条件 | 第26-27页 |
2.1.2 培养基及试剂 | 第27-28页 |
2.1.3 数据处理软件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3 引物 | 第2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4.1 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sp)的测定 | 第29页 |
2.4.2 AphA-Flag/?qrr1-5菌株的构建 | 第29-30页 |
2.4.3 WesternBlot分析 | 第30-31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2.5.1 Qrr1-5对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sp)表达的影响 | 第31-33页 |
2.5.2 Qrr1-5对群体感应元件LuxR表达的影响 | 第33页 |
2.5.3 AphA-Flag/Δqrr1-5突变株的构建 | 第33-34页 |
2.5.4 AphA蛋白表达的密度依赖性分析 | 第34页 |
2.5.5 Qrr1-5对AphA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2.7 小结 | 第36-38页 |
3 Qrr1-5与群体感应系统互作关系研究 | 第38-5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3.1.1 菌株 | 第38页 |
3.1.2 试剂以及培养基 | 第38-39页 |
3.1.3 实验引物 | 第39-40页 |
3.2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3.3.1 Real-timePCR | 第40-42页 |
3.3.2 EMSA(凝胶阻滞电泳) | 第42-4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4-50页 |
3.4.1 Qrr1-5对群体感应元件LuxR和Aph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2 Qrr1-5对群体感应上游元件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6页 |
3.4.3 LuxR和AphA对Qrr1-5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4 群体感应上游元件对Qrr1-5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5 Qrr1-5与群体感应系统对sRNA伴侣蛋白Hfq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3.6 小结 | 第52-54页 |
4 Qrr1-5对溶藻弧菌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54-6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4.1.1 菌株、质粒以及培养条件 | 第54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4.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4.3.1 TargetRNA2结果预测分析 | 第54页 |
4.3.2 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的测定 | 第54-5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5-61页 |
4.4.1 溶藻弧菌中Qrr1-5靶标mRNA的预测分析 | 第55-59页 |
4.4.2 Qrr1-5对溶藻弧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 第59-61页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2-6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2-64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4页 |
5.3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9页 |
附录A 部分试剂以及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 第79-80页 |
附录B Qrr1-5的序列信息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