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杨凌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页
    1.4 概念界定第13-16页
        1.4.1 文化第13-14页
        1.4.2 农业第14-15页
        1.4.3 农业文化第15页
        1.4.4 城市更新第15-16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6-19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研究框架第17-19页
2 杨凌农业文化及老城区现状研究第19-51页
    2.1 杨凌城市概况第19-20页
    2.2 杨凌农业文化资源分类及特征第20-22页
        2.2.1 杨凌农业文化资源分类第20-21页
        2.2.2 杨凌农业文化资源特征第21-22页
    2.3 农业文化对杨凌城市发展及建设的影响第22-28页
        2.3.1 杨凌农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22-24页
        2.3.2 杨凌农业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第24-25页
        2.3.3 杨凌农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25-28页
    2.4 杨凌老城区建设现状及特征第28-46页
        2.4.1 杨凌老城区概况第28-29页
        2.4.2 杨凌老城区建设现状第29-42页
        2.4.3 杨凌老城区建设特征第42-45页
        2.4.4 杨凌老城区农业文化现状第45-46页
    2.5 杨凌老城区更新的公众意愿及问题总结第46-49页
        2.5.1 公众意愿第46-48页
        2.5.2 杨凌老城区更新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3 相关理论及案例借鉴第51-67页
    3.1 城市更新研究现状第51-55页
        3.1.1 国外城市更新研究现状第51-52页
        3.1.2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现状第52-55页
    3.2 相关理论借鉴第55-62页
        3.2.1 城市更新理念及理论第55-57页
        3.2.2 农业文化引导的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第57-61页
        3.2.3 文化与生态相关理论第61-62页
    3.3 案例借鉴第62-64页
        3.3.1 爱尔兰都柏林教堂地区更新第62-63页
        3.3.2 谢菲尔德地区的复兴第63页
        3.3.3 毕尔巴鄂地区复兴第63-64页
        3.3.4 上海田子坊更新第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4 农业文化与城市更新的解读及联系第67-81页
    4.1 农业文化解读第67-70页
        4.1.1 农业文化的影响因素第67-68页
        4.1.2 农业文化的特性第68页
        4.1.3 农业文化的价值第68-70页
    4.2 城市更新解读第70-72页
        4.2.1 城市更新目标第70-71页
        4.2.2 城市更新方式与动力第71-72页
        4.2.3 城市更新内容第72页
    4.3 农业文化与城市更新的联系第72-74页
        4.3.1 农业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第72-73页
        4.3.2 城市对农业文化的作用第73页
        4.3.3 农业文化与城市更新的联姻第73-74页
    4.4 农业文化对城市更新的启示第74-80页
        4.4.1 农业文化对城市空间更新的启示第76-78页
        4.4.2 农业文化对城市开发运作的启示第78-79页
        4.4.3 农业文化对城市更新管理的启示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杨凌老城区更新策略第81-121页
    5.1 更新目标与原则第81-83页
        5.1.1 更新目标第81-82页
        5.1.2 更新原则第82页
        5.1.3 本章框架第82-83页
    5.2 构建有农的混合功能模块第83-86页
        5.2.1 引入农业文化产业第83-84页
        5.2.2 构建混合功能模块第84-86页
    5.3 构建生产性城市景观系统第86-101页
        5.3.1 生产性景观空间系统的建构第87-95页
        5.3.2 生产性景观空间的整合第95-96页
        5.3.3 生产性景观作物的选择第96-99页
        5.3.4 生产性景观开发与管理第99页
        5.3.5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第99-101页
    5.4 构建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设施系统第101-107页
        5.4.1 环境设施系统构建第101-105页
        5.4.2 雕塑小品系统规划第105-107页
    5.5 构建闭合生态的基础设施第107-112页
        5.5.1 闭合生态的基础设施构建第108-109页
        5.5.2 生态性的设计手法第109-110页
        5.5.3 生态卫生技术应用第110-112页
    5.6 构建多层次复合型交通系统第112-114页
        5.6.1 整合老城车行道路系统第112页
        5.6.2 构建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第112-113页
        5.6.3 设计复合型的道路断面第113-114页
    5.7 基于生态持续的开发策略第114-118页
        5.7.1 有机的开发第114-116页
        5.7.2 渐进式更新第116-118页
    5.8 基于公共参与的管理策略第118-119页
        5.8.1 公平的更新地位第118页
        5.8.2 公共参与式管理第118-119页
    5.9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6 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杨凌老城区局部地块更新设计第121-141页
    6.1 杨凌老城区更新设计第121-123页
    6.2 杨凌老城区——新建区更新设计第123-134页
        6.2.1 有农住区更新设计第123-127页
        6.2.2 文化休闲综合区更新设计第127-132页
        6.2.3 有农公园更新设计第132-134页
    6.3 杨凌老城区——保留改善区空间整合第134-139页
        6.3.1 整合老城保留企事业单位第134-136页
        6.3.2 整合老城保留住区第136-137页
        6.3.3 整合老城保留商业区第137-139页
    6.4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7 结语第141-143页
    7.1 论文总结第141页
    7.2 问题与展望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图表目录第147-151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附录第152-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风景园林发展中的“土人”景观思想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西安地铁深基坑降水及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