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真菌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1.1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 | 第15-19页 |
1.1.2 真菌凝集素 | 第19-21页 |
1.1.3 核糖体失活蛋白 | 第21页 |
1.1.4 漆酶 | 第21-22页 |
1.2 真菌蛋白药理特性和抗肿瘤作用 | 第22-26页 |
1.2.1 药理特性 | 第22-24页 |
1.2.2 抗肿瘤特性 | 第24-26页 |
1.3 FIPs抗肿瘤作用的机理 | 第26-29页 |
1.3.1 间接抗肿瘤作用 | 第27-28页 |
1.3.2 直接抗肿瘤作用 | 第28-29页 |
1.4 展望 | 第29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29-31页 |
第二章 FIP-SN15、FIP-glu的原核表达 | 第31-48页 |
2.1 材料 | 第31页 |
2.2 试剂与培养基 | 第31-33页 |
2.2.1 试剂盒 | 第31页 |
2.2.2 相关试剂 | 第31-32页 |
2.2.3 其他试剂 | 第32页 |
2.2.4 培养基 | 第32-33页 |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2.4.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33-38页 |
2.4.2 重组蛋白reFIPs诱导表达 | 第38-40页 |
2.4.3 重组蛋白reFIPs浓度的测定 | 第40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40-46页 |
2.5.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40-42页 |
2.5.2 reFIPs诱导表达 | 第42-44页 |
2.5.3 重组真菌免疫调节蛋白reFIPs浓度和表达量测定 | 第44-46页 |
2.6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FIP-SN15、FIP-glu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 第48-70页 |
3.1 材料 | 第48页 |
3.2 试剂与培养基 | 第48-49页 |
3.2.1 试剂盒 | 第48页 |
3.2.2 相关试剂 | 第48-49页 |
3.2.3 其他试剂 | 第49页 |
3.2.4 培养基 | 第49页 |
3.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9-54页 |
3.4.1 重组蛋白FIP-SN15的鉴定及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3.4.2 浓缩蛋白并更换reFIPs蛋白溶解液 | 第50-51页 |
3.4.3 重组蛋白reFIPs中内毒素(LPS)含量测定 | 第51-52页 |
3.4.4 重组蛋白FIP-SN15对不同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52-53页 |
3.4.5 重组蛋白FIP-SN15和FIP-glu对人胶质瘤细胞凝集功能分析 | 第53-54页 |
3.4.6 重组蛋白FIP-SN15和FIP-glu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 | 第54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54-68页 |
3.5.1 重组蛋白FIP-SN15的鉴定和结构预测 | 第54-57页 |
3.5.2 重组蛋白中LPS含量测定 | 第57-58页 |
3.5.3 MTT法进行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58-65页 |
3.5.4 reFIPs对人星形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凝集作用 | 第65-66页 |
3.5.5 reFIPs诱导人胶质瘤细胞凋亡分析 | 第66-67页 |
3.5.6 reFIPs对细胞周期影响 | 第67-68页 |
3.6 讨论 | 第68-70页 |
第四章 FIPs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0-86页 |
4.1 材料 | 第70-71页 |
4.2 试剂与培养基 | 第71-72页 |
4.2.1 试剂盒 | 第71页 |
4.2.2 相关试剂 | 第71-72页 |
4.2.3 其他试剂 | 第72页 |
4.2.4 培养基 | 第72页 |
4.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72-73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73-80页 |
4.4.1 构建表达载体PV2+-FIPs | 第73-78页 |
4.4.2 构建表达载体PV2+-FIP-HyB | 第78-80页 |
4.5 结果分析 | 第80-85页 |
4.5.1 构建克隆载体 | 第80-81页 |
4.5.2 构建表达载体PV2+-FIP | 第81-83页 |
4.5.3 克隆pAN7-1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 | 第83-84页 |
4.5.4 构建真菌表达载体PV2+-FIP-HyB | 第84-85页 |
4.6 讨论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90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86-87页 |
5.1.1 reFIPs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 第86页 |
5.1.2 reFIPs生物学特征及功能分析 | 第86-87页 |
5.1.3 reFIPs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7页 |
5.2 创新点 | 第87-88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5.3.1 reFIPs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量测定 | 第88页 |
5.3.2 reFIPs生物学特征分析及功能鉴定 | 第88-89页 |
5.3.3 reFIPs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00-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