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国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1 文献检索法 | 第19页 |
1.3.2 归纳与演绎法 | 第19页 |
1.3.3 参与式调查法 | 第19页 |
1.3.4 统计分析法 | 第19页 |
1.3.5 模型分析法 | 第19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生态城市内涵与规划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2.1 生态城市内涵 | 第22-23页 |
2.1.1 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 | 第22-23页 |
2.1.2 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准则 | 第23页 |
2.2 生态城市规划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2.2.1 引导生态城市概念产生的规划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与生态城市相互借鉴的规划理论 | 第24-26页 |
2.2.3 对生态城市具有补充作用的规划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探讨 | 第28-43页 |
3.1 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 | 第28-32页 |
3.1.1 总体目标 | 第28-29页 |
3.1.2 具体目标 | 第29-32页 |
3.2 生态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 第32-34页 |
3.2.1 生态城市总体战略规划 | 第32页 |
3.2.2 生态城市支撑系统规划 | 第32-33页 |
3.2.3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 | 第33页 |
3.2.4 生态城市详细规划 | 第33-34页 |
3.3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体系 | 第34-38页 |
3.3.1 生态容量与城市规模预测 | 第35-36页 |
3.3.2 生态城镇乡村体系 | 第36页 |
3.3.3 生态功能区划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 第36页 |
3.3.4 基础建设专项规划 | 第36-38页 |
3.3.5 公众参与程序设计 | 第38页 |
3.4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 第38-43页 |
3.4.1 指标研究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3.4.2 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借鉴 | 第39页 |
3.4.3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3页 |
第四章 生态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 第43-64页 |
4.1 生态交通系统 | 第44-47页 |
4.1.1 自行车系统技术 | 第44-45页 |
4.1.2 城市步行系统 | 第45-46页 |
4.1.3 快速公交系统(BRT) | 第46-47页 |
4.1.4 车速控制技术 | 第47页 |
4.2 生态能源利用技术 | 第47-53页 |
4.2.1 常规能源利用 | 第48-50页 |
4.2.2 新能源技术 | 第50-53页 |
4.3 水资源利用技术 | 第53-59页 |
4.3.1 雨水资源化利用 | 第53-54页 |
4.3.2 低冲击开发模式 | 第54-57页 |
4.3.3 中水回用技术 | 第57-59页 |
4.3.4 可持续排水系统 | 第59页 |
4.4 绿色建筑技术 | 第59-64页 |
4.4.1 建筑节地 | 第59页 |
4.4.2 建筑节能 | 第59-63页 |
4.4.3 建筑节水 | 第63页 |
4.4.4 建筑节材 | 第63页 |
4.4.5 环境保护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敦煌绿洲型生态城市战略规划探讨 | 第64-88页 |
5.1 规划背景 | 第64页 |
5.2 规划技术路线 | 第64-65页 |
5.3 敦煌生态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 第65-68页 |
5.3.1 发展优势 | 第65-67页 |
5.3.2 发展劣势 | 第67-68页 |
5.4 敦煌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 第68-69页 |
5.4.1 敦煌是国际著名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名城 | 第68-69页 |
5.4.2 敦煌是河西走廊地区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 | 第69页 |
5.4.3 敦煌是西北大漠中风光电新能源城 | 第69页 |
5.5 敦煌市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 第69-72页 |
5.5.1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 第69-70页 |
5.5.2 灰色系统模型预测 | 第70页 |
5.5.3 水资源承载力校核人口规模 | 第70-72页 |
5.6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 第72-75页 |
5.6.1 生态敏感性评价 | 第72页 |
5.6.2 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72-74页 |
5.6.3 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74-75页 |
5.7 敦煌市能源碳排放量核算分析 | 第75-80页 |
5.7.1 生态城市能源碳排放核算 | 第75-76页 |
5.7.2 敦煌能源利用现状评价 | 第76-78页 |
5.7.3 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 | 第78-80页 |
5.8 敦煌绿洲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 | 第80-81页 |
5.8.1 敦煌市生态交通技术 | 第80页 |
5.8.2 敦煌市生态能源技术 | 第80页 |
5.8.3 敦煌市生态水资源技术 | 第80页 |
5.8.4 敦煌市绿色建筑建设 | 第80-81页 |
5.9 敦煌市绿洲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 第81-83页 |
5.10 敦煌市生态城市发展措施 | 第83-88页 |
5.10.1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 第83页 |
5.10.2 保护生态用地存量,维护绿洲生态功能 | 第83-84页 |
5.10.3 完善交通网络,构建生态交通系统 | 第84-85页 |
5.10.4 保护性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城市 | 第85-86页 |
5.10.5 鼓励新能源利用,发展生态能源系统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6.2 特色与创新 | 第8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