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社会主义思想史论文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研究--在批判前提下寻求发展与创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一、 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一) “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10-11页
  (二)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第11页
  (三) 对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的角度问题第11-12页
 三、 论文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一章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第13-21页
 一、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分析第13-16页
  (一) 超越与局限: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个人条件第13-14页
  (二) 批判与困惑: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第14页
  (三) 发展与矛盾:傅立叶和谐社会想想提出的经济背景第14-15页
  (四) 继承与创新: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文化背景第15-16页
 二、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一) 五阶段论:傅立叶的社会历史观第16页
  (二) “法郎吉”:傅立叶的和谐社会组织第16-18页
  (四)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傅立叶的教育思想第18页
  (五) “情欲引力”:傅立叶的人性观第18页
 三、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第18-21页
  (一) “讽刺和批判的火花”:思想上的创新和超越第19页
  (二) “空中楼阁”:脱离现实的实践第19-21页
第二章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第21-29页
 一、 “天才的思想和预测”: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贡献第21-24页
  (一) 经济分析法: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第21-22页
  (二) “一切罪恶的渊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第22-23页
  (三) “无差别劳动,消灭城乡差别”:和谐制度的劳动观第23页
  (四) 按劳分配的萌芽:“法郎吉”模式中的分配方案第23-24页
  (五) 倡导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未来社会的人性观第24页
 二、 “社会之外的幻想”: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的局限性第24-29页
  (一) “商业统治”是“文明制度”问题的根源: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意义认识的片面性第24-25页
  (二) “否定革命”,主张改良:对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方式认识的不现实性第25-26页
  (三) 忽视“阶级斗争”的作用,把个人力量“高高超乎阶级对立之上”:对社会发展推进力量认识的主观性第26页
  (四) “示范的力量”,失败的社会改造实践:对社会发展路径认识的幻想性第26-29页
第三章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第29-37页
 一、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对中国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第29-32页
  (一) 深化对“劳动”的认识,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第29-31页
  (二)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31-32页
 二、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第32-34页
  (一) 继续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33页
  (二) 保护知识产权,鼓励自主创新第33-34页
 三、 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第34-37页
  (一)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当前中国的阶层问题第34-35页
  (二) 坚持倡导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保障妇女的基本政治权益第35页
  (三) 继续开展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国人大常委会政治功能研究--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分析视角
下一篇:仁政与治道--陆贾《新语》中政治思想研究